孤独症行为检查
28月龄的男孩,一句话也不会说,甚至连听都听不懂。他的姐姐补充说:“不是听不懂,是不听。”我问她有什么证据表明他不是听不懂,而是不听。她答不上来。做过听力测验、听觉诱发电位、头颅CT,都是正常的。在某医院做过ABC测试,得分48,结论:不符合孤独症。
ABC是国际通用的孤独症检查量表,由五个项目构成,其中一个是语言,如果出现模仿语言、答非所问、“你我他”不分、语调平淡,分数会增加。但是,这个孩子根本没有语言,这一项就没有了,所以分数偏低。这是使用ABC需要注意的事项。我的经验是,如果没有语言,该项应该给满分,而不是0分。
这个孩子一直由老人带,很少跟同龄孩子交往,无法判断能否与同龄孩子建立伙伴关系。偶尔带他去公园,他对小朋友是不感兴趣的,喜欢一个人玩。玩得高兴时就忘了大人,如果受了欺负或摔伤了,也不会寻求安慰。他喜欢能转动的东西,如电脑椅的轮子,偶尔也会自己打转。如果想出去玩,他会把大人拉到门口,让大人穿鞋子。他记得每个人的鞋,从来不会弄错。如果想要什么东西,他也是把大人拉过去,然后哇哇地叫,从来不会用手去指。但是,他会做装扮性游戏,经常拿电视机遥控当手机,贴在耳朵上嘀咕。他爱看电视,尤其喜欢广告。
另外,他不会使用厕所,一直都是随地大小便。
老人认为他很聪明,几乎什么都知道,就是不会说。
今天是母亲和姐姐带他来看病的。母亲于一个月前意识到他跟别的孩子不同,可能有问题,一边求医,一边对他进行强化训练,发现他有明显的进步。
我诊断他为孤独症。开始的时候,母亲饶有兴味地介绍他的情况,这时候突然不出声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来她知道“孤独症”这三个字的含义。她说,周围的人都说孩子是孤独症,可是医生说不是。我向她讲解了ABC的使用方法,同时向她说明,她的孩子是轻度的,现在开始训练,预后会比较好。
她已经去过某训练机构,看到恢复最好的患儿也与正常儿童有天地之差。我说,还有恢复更好的,已经离开机构了。我告诉她,爱因斯坦也是孤独症,他七岁才会说话,人际交往的技巧很差,有许多怪癖。她说她知道,比尔"盖茨也是孤独症。
她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孤独症。我告诉他,孤独症不是病,而是残疾,目前没有治疗的方法,只能通过训练提高社会功能。训练的目的有二,一是消除不良行为,二是“补上”缺失的行为。有些行为,正常孩子一学就会或到了年龄自然就会,孤独症患儿则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