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援助,需要你我的真情付出
儿童,总是让人想多给一些爱。而对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孩子,更是如此。庆幸的是,如今越来越多人在关注他们,而且在摸索中渐渐找到方向,更为深入,更为有效。
据了解,中国为儿童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服务对象有多种类型,主要是帮助留守儿童、灾区儿童、艾滋孤儿、被遗弃儿童、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单亲重组家庭儿童、罪犯子女、被虐待儿童、流浪儿童、行为偏差儿童、未成年被害人等。
由于救助对象所面临的困难不同,各个儿童救助民间组织的服务方式也不尽相同。针对孤儿其主要救助方式就是收养、助养这些孤儿,尽量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针对有生理缺陷的儿童,救助组织则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性服务,还有的是通过提供法律服务等各种手段,维护保障儿童的权利不受侵害,也有的是为这些孩子做心理建设。
■ 现状
特设基金会为儿童建立基金保障
中国有不少为儿童而设的基金会,建立资金保障。比如,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它是中国第一个以募集资金的形式,为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服务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它拥有“儿童弱视专项基金”和“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两个专项基金。
中华慈善总会下设一个“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专为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服务,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是著名演员牛群。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下设的三个特殊儿童基金,救助下肢残障患儿的“奔跑天使基金”,救助家庭贫困的白血病儿童的“小天使基金”,是我国第一个救助白血病儿童的专项基金。还有由李亚鹏、王菲夫妇倡导发起的嫣然天使基金(Sm ile angel Foundation),它是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2006年11月21日正式启动。嫣然天使基金的资助对象为家庭贫困、身患唇腭裂的患者。
2000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部下的“希望花开基金”,主要用于关爱中国PK U (苯丙酮尿症)患儿及特困PK U患儿家庭,改善其生存和生活条件。
■ 关注点
辅导孩子的知识技能提升
除开金钱和医疗救助,能看到孩子的潜力是有必要的。
由于对特殊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公益组织渐渐发现他们不是有吃有穿就够了,他们还会做很多事。有机构就专注于培养他们的能力。
据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公共事务部主任冯晓颂介绍,慧灵就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力的智障儿童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像年纪比较小的小朋友主要就是认知教育、语言训练,年纪比较大的青少年就主要是职业培训。但是这些小朋友因为其身体智力条件的特殊性,需要增加一些物理治疗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功能性。还有不同的患者也会有一些不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式如图文并茂的方式、肢体语言等方式来教学,像自闭症的小朋友专注力就会比较差一些,那么在上课时就需要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平时课堂上,给小朋友上课时也需要多次重复地教,即使是这样,也才能学会一个很简单的知识而已,所以需要所有的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来耐心地帮助这些孩子们。他们还提倡融合教育,让特殊孩子跟正常孩子一起学习。
助学组织在广州也有不少,捐书、支教、建图书馆,给予孩子们知识的积累,亦是一种提升。
心理支援给予永不停息的力量
对受助儿童心理上的支援,是现在多数公益组织都非常注重的。捐助孩子,不只是每个月寄一些钱,不是一人领养一个孩子,而是在建立捐助关系后,还会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跟踪关怀活动。比如不定期回访,跟这些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有机会还会邀请小朋友到广州玩,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城市的生活,希望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成长。有#p#分页标题#e#的组织会有儿童心理成长的系列培育计划。
像孤儿、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罪犯子女、被虐待儿童等等,也非常需要心理支援。广东狮子会成员林清就计划为少年犯做心理援建。
有些组织会关注到特殊孩子的家长。在面对一个特殊的孩子时,家长的内心也是容易被击垮,那个家庭也难以维持。而且如果家长不能接纳支持孩子,除了痛苦外,对特殊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特殊孩子需要家长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态来接受他,只有家长容纳接受了他才能让别人去接受。还有家长也希望在专业的指导下帮助他们培育孩子。
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即希望支持特殊孩子的家长。广碧关爱儿童中心提倡非暴力方式育儿,他们也会对家长进行心理支援和培育。受益的都会是孩子。
■ 心声
“我们都一样”
社会支持
在众多组织和个人的努力下,大家对受助儿童的认识越来越深,人们也渐渐明白尊重这些生命的重要性。冯晓颂称,最让慧灵人挂心的并不是资金方面的困难,而是希望能够得到社会普罗大众的认可,希望这些智障人士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理解。3月11日,3家“壹基金典范工程获奖机构”广东汉达康复协会、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我们都一样”的活动,就是希望在国际尊严尊敬日那天,向公众发出倡议,促进他们对特殊人士的认识。
家长接纳
有很多家长担忧自己的病残孩子,怕孩子不能胜任工作,怕同事沟通不良,怕上下班的路上有意外等,最后决定让孩子跟着自己。也有的家长怎么都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状态,一些自闭症孩子都因此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是专门针对有特殊孩子的家长做服务,比如家长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讲座,还组织活动去倡导关注这些特殊孩子和特殊孩子的家长的理念,经家长的要求会有专门针对特殊孩子的个性辅导。
义工爱护
不少义工表示,这些需要援助的儿童与正常儿童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更需要爱,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理解。在恤孤会的工作人员眼中,需要帮助的孤儿有的很坚强,从小就要照顾其家里的老人和弟弟妹妹的,没有被困难压倒,仍然很坚强地面对生活。当然,还有的小朋友会感觉很无助、很彷徨,那就更应该去爱他们,支持他们。
■ 机构链接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成立于2004年,是依法成立的民间慈善团体,核心业务是无偿资助广东省的农村孤贫儿童上学,到目前为止资助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广东省内的24个县市,资助了8000多位贫困儿童,资助善款已经达到2700多万。主要的资助方式是社会大众每对口认捐一个贫困儿童是3000元。
◎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
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成立至今已经有20年,它从以前只是提供给这些需要帮助的智障人士居所和让他们填饱肚子的避难所发展成为集教育、康复治疗、融合教育、职业教育等于一体的专业化慈善服务机构。除了正常的上课和培训,慧灵从2004年以来,每年都会举行慈善慢跑、慈善舞会等活动。这些除了以募捐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希望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智障人士、理解智障人士,不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
在慧灵的帮助下,有很多智障患者已经能够生活自理,甚至有的能够走出慧灵,能够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收入、有养老保险,能跟正常人一起融入这个社会。
◎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
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前身“家长俱乐部”于1997年5月25日诞生,有临床心理学家布恩·史德福博士和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玛莲两夫妇倡导成立,之后更名为广东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现用名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扬爱使命是提升家长照顾孩子的能力;搭建特殊孩#p#分页标题#e#子家庭支持帮助的平台;促进公众对特殊需要孩子的接受和关注程度,改善公众态度。
◎关爱儿童中心
去年3月,广州在经历广州碧桂园11岁男童邓天威被其父虐打致死的事件后,去年3月18日在广州碧桂园成立,提倡非暴力方式育儿。有200名义工,举办育儿沙龙、讲座,派发“非暴力方式育儿”手册,接听并处理暴力育儿事件。
采写:南都记者汪晶晶 实习生 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