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学童语障 港语疗师不足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欧阳子莹)言语障碍在香港愈来愈常见。据专家估计,全港约有5%小学生有言语障碍问题。而以全港约34万名小学生推算,至少约1.7万名学童有不同类型语障问题。但由于辨别问题学童及治疗资源不足,有需要的学生,每年平均与言语治疗师见面时间仅得8小时;多达4/5相关学童未被发现或获得适当治疗。有学校的言语治疗师更需要在1小时内,会见10名学童。
教院语言科学讲座教授邹嘉彦表示,香港属多语环境,“小孩学前主要学习粤语。上小学后,便学习现代汉语及英语,再学习普通话。入学前后学习的语言,变化很大”,这对儿童的言语学习造成挑战。
智力正常不出声难发现
一般而言,若学童有言语问题,最好在入学前便接受治疗。但邹嘉彦表示,一些患有脑麻痹、唐氏综合症、兔唇等导致言语障碍的学童,因为较易被发现,接受治疗的机会较多。但不少智力正常,但有言语问题的特殊语言障碍学生,根本不被察觉有异样,“他们在课堂上选择不作声,但原来可能根本不明白老师的讲课(内容)。”
3岁仍少说话或有语障
要找出有需要的学生,除了家长可以在家中着手辨识外,学校也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名学童若到3岁都不太说话,便很大可能有(言语障碍)问题,家长应带他/她做测试”。
邹嘉彦表示,要测试学童是否有言语障碍问题,可进行“香港儿童口语能力量表”,透过大概两至三小时对学生在词汇的认知、发音、表达能力等测试,作出评估。
学校治疗师 1句钟见10童
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助理教授袁志彬表示,政府于09年拨款3,800万元,作为“加强言语治疗服务”,但资源根本不足,“该笔款项只足够聘请70至80名全职言语治疗师,即一名治疗师要对240名学生,平均每名学生每年只能接受8小时治疗,令人难以接受”。他更指,有学校聘用的言语治疗师,便需要1小时内见10个学童。
言语障碍没有得到适时及适当的治疗,不但影响学童的学习,而且对其社交、成长的影响更为长远。袁志彬称,曾有一名就读于主流学校的自闭症学生,因为不懂得礼貌地与人沟通,结果被同学取笑及排斥,最后在校内跳楼,酿成悲剧。
为培训更多具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邹嘉彦表示,教院中英文系、心理系、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学系,今年将跨部门推出教育语言学暨言语科学文学硕士课程,供现职教师及言语治疗师进修,深入认识汉、粤语结构、语言发展等,有助他们更有效辨识及评估有言语障碍问题的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