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起来没伴了
即使旁边有小伙伴,大部分孩子还是习惯了跟自己的家长玩。
岳霞 摄
这几天,长沙各中小学开学了。雨花区张女士儿子刘齐今年上初二了,张女士本还有点担心一个暑假过后,儿子会不适应校园生活了,也会不会来点“开学综合征”什么的。没想到开学前几天,儿子一提到开学就十分兴奋,开学头一天老早就清好自己的东西上床睡觉了。儿子跟张女士坦言:一想起又可以跟同学一起玩了就高兴,妈妈,暑假里几乎天天一个人在家里,太没味了。郁闷的不只是刘齐一个人。很多孩子即使在平日里也因没有伙伴而常感到孤独。最近,南京市对10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3.7%的孩子放学后经常和同学、邻居玩耍;有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
孩子孤独没得到家长重视
早在1996年,《中国妇女报》以《当今家教十大难题》发表了一份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在那次调查中,14.8%的孩子自述“我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然而,这个问题并不被家长们所充分了解和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孤独的百分率最低,仅为6.3%。然而这个问题到目前有越来越严重趋势。在南京市这次对1000多名小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
现在很多家庭的格局基本上是父母在外面上班赚钱,爷爷奶奶们在家里带孩子,在祖辈过度溺爱和保护下成长。父母亲由于上班辛苦,下班回家也没耐心跟孩子玩耍,或者以买大量玩具敷衍了事。记者在采访某早教中心唐教授时她告诉记者,孩子需要玩伴,家长的陪伴还不是最佳选择,事实上,从两岁开始,孩子就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孩子在玩中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等。目前国内外很多亲子乐园的主要课程事实上就是教会家长怎样跟孩子玩以及孩子怎样跟伙伴玩。事实玩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本性,家长要注意的是加以引导和配合。
没有玩伴影响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没有伙伴玩甚至已经开始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孤独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为这使其无法获得许多社会规则的学习机会,体验不到交往的快乐,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记者从儿童心理专家、湘雅附二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苏林雁那里了解到,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感受孤独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长大后与人相处不融洽或者厌恶逃避外界,在与人交往时有强烈紧张和压迫感,孩子孤独倾向严重可能成为孤独症。
据调查分析显示,小家庭化、家长的过多限制和社会风气影响是现在孩子产生孤独感的三个重要因素。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雷先生跟记者回忆了他童年的幸福时光:跟一群伙伴到田里捋稻谷爆米花,到池塘边打菱角,爬到树上采桑葚酸枣子或者几个人一边玩游戏,到天黑了在父母的叫声中还舍不得回家,相约明天再来再来。这些游戏的场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简直成了童话。原因一,找不到那么多的伙伴了,大家都是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了,有点闲暇还要去上各种辅导班;原因二,在家旁边找不到那么好玩的地方了,出门就是车水马龙,走路都要小心翼翼;原因三,家长根本不放心,怕自家的孩子被别人带坏,怕一出门就去上网,怕外面不安全被坏人拐走。
8月28日,一个舒爽的周末,湘江风光带的沙坑里照例聚满了孩子,但是每个孩子似乎依然孤独,因为都是一个人在玩。被约束久了的孩子,即使有玩伴,也似乎已经失去了“大家一起玩”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