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专家呼吁:关爱孤独症儿童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据了解,孤独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记者采访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董峰。 发病于婴幼儿时期
董主任介绍,孤独症即自闭症,又称作广泛性发育障碍,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病因尚未明确,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行为表现,涉及感知觉、语言、交往、情感、思维等多方面,临床上尚无治疗此病的特效药物,因此,孤独症对患儿的影响是终生的。对于孤独症儿童,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于减轻症状、发挥潜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呼吁社会能多关注孤独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帮助他们尽早地融入主流社会。 临床表现特征明显
董主任介绍,孤独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有:一、语言发育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语言发育落后,该出现语言时没有出现,或在语言出现后又发生倒退。严重者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二、社会交往障碍。这是孤独症的本质特征。多数患儿不与人对视,喜欢独自玩耍,对周围的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你呼唤他,他都不会做出什么反应,与日常生活脱节,与人际交往阻隔,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三、行为重复刻板,兴趣范围狭窄。孤独症儿童做事情遵循固定模式,比如每次去同一个地方都要走一样的路线,改变一点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烦躁和抵抗。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物品他们不感兴趣,但却可能对某种特定的物品表现出特别的依恋,如每天攥着一个小纸片在手心,吃饭、睡觉都不肯松手。希望公众能够了解、理解、接纳并且帮助他们。 教育训练贯穿生活
虽然孤独症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如果能得到早期的干预和训练,孤独症患儿都可以得到相当大的改善。训练方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社交训练等,如提高语言理解和应用、促进发音和表达;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纠正与他人交往中不恰当的方式。家长也要积极配合专业机构,让教育和训练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使孤独症孩子最大程度地获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