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原张海迪”——范显良
21年前,范显良的事迹通过强势的《郑州晚报》而感动了中原;21年后,当我们重访范显良时,仍会发觉,身残志坚的他,依然在用大爱与奉献,传递着助人为乐的温情与温暖。这种温情与温暖,让我们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久久感动。
作为有着60余年历史的郑州晚报,我们有责任把这种感动继续记录、继续传播。先后推出过3位感动中国人物的河南名栏目“独家责任”,同样需要重新审视他的人生,他一直不曾被侵蚀的闪光点。
是的,这种感动历久弥新。
高位截瘫这么大的人生苦痛,被范显良深深隐藏。抖擞精神,范显良又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坐标点上遒劲地写着两个大字——强者!
阳光,驱散痛楚。范显良重拾专业,勤奋自学,并终有所成。在这一点上,他无愧于“河南张海迪”这一称号。
学有所成,就应该学有所用。他没有用手中的技术,为自己、为家庭谋取利益,而是依然不忘帮助他人:为了免费为中小学生解答学习上的疑问,他最大限度地利用每天医生允许他的仅有的4个小时坐立时间,用萎缩的右手的小拇指关节敲击键盘,制作和维护“全国中小学免费答疑网”……
当“彭宇案”一再成为我们反思的标志性案件时,我们认识到了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当见惯了太多的坐享其成、好逸恶劳后,我们意识到重拾勤奋刻苦、自强不息品质的必要;当越来越多的人抱怨世态人情、喟叹人心不古时,我们自会深悟始终坚持乐于助人的不易……而所有这些,范显良均用他生命的传奇,在他人生的大书里,书写出永不褪色的感动。
范显良向我们展示出的永不褪色的感动,虽不宏大但异常纯粹,虽不壮观却异常浓烈。正是这种纯粹和浓烈,才让我们回味良久。感动需要激励,互助需要弘扬,大爱需要传递,让我们铭记范显良的感动,愿他的温情与温暖更多、更广传递,祝他今后的人生更加精彩;让我们呼唤更多的范显良,让向上、向善的氛围更为浓烈,让“感动教育”、“感动文化”蔚然成风。
“人活着,总要过得有意义一些”——如此朴实的话语,是那么的深刻,直达人们的心灵。
这,就是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难河南人、自尊自强河南人带给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也可以写就中国人的精神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