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玩游戏助疗感觉统合失调
如果家中小孩时常表示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或抗拒父母的拥抱,他们可能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一项调查研究了一千八百四十名,二至十四岁正常发展的儿童,发现当中有百分之二的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敏或反应过弱。专家建议,家长多与子女通过游戏作不同的感统训练,例如用刷子轻轻摩擦子女的身体,可帮助其脑部调节外界感觉刺激。
不同的感统训练能帮助儿童适应感觉刺激,如用手撕出泥胶,也能训练儿童触觉。
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及香港职业治疗学会,于零四至零七年对约一千八百名正常发展的儿童进行调查,邀请其家长、老师或主要照顾者填写「感觉处理功能调查表」,测量儿童的听觉、视觉、活动量、味觉或嗅觉、身体姿态、触觉等表现,评估儿童处理及调节感觉的功能,例如儿童会否对非预期的噪音产生负面情绪反应如哭闹等。
调查发现,约百分之二至三的儿童感觉处理功能出现障碍,常见征状包括对声音及轻触反应过敏或反应不足等。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博士萧敏康表示,此症成因暂时未有定论,只知道与儿童脑部发展问题有关。外国约有百分之五至七的儿童出现感觉处理功能障碍,台湾则约有百分之八儿童有此问题。
黎太八岁的儿子于两岁时诊断出患有感觉处理功能障碍。黎太指,儿子从小容易哭闹,又抗拒父母拥抱,只要非棉质的衣服都会哭闹。上幼儿园时会抗拒与同学或老师有身体接触,后来更发展至不敢看人,连照片或与人脸相似的月亮也非常害怕,经常焦躁不安。
「他听到别人听不到的鸟叫声,还以为有人一边吹口哨一边跟踪他,让他很害怕。」黎太表示儿子有时会因为害怕而尖叫,令她承受不少压力,更差点患上抑郁,后来知道儿子听觉、触觉、视觉都过敏,才开始了解儿子。黎太一度以为儿子长大后问题就会消失,但问题未有改善,故让儿子作不同的感统训练,例如用刷子轻轻摩擦他的身体,帮助其脑部调节外界感觉刺激,后来儿子对外间刺激的过敏情况渐有改善。
香港职业治疗学会的叶张蓓蓓表示,不同的感统训练能帮助儿童适应感觉刺激,例如用手撕纸、跳弹等都能提升儿童的感知体验,令问题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