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与孤独症的是是非非
小孩接种疫苗很危险,他们有可能因此患上孤独症。另一个更详细的描述说,麻风疫苗会让孩子罹患孤独症。
对疫苗会导致幼儿孤独症的质疑是全球性的问题。疫苗与免疫在人类抵抗疾病的征途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疫苗导致孤独症”的说法是否会让我们放弃这个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呢?
最早将儿童疫苗和孤独症扯上关系的是英国肠胃病学家安德鲁·韦克菲尔德。以他为首的研究小组在1998年2月28日在《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描述了12名儿童肠胃病患者,其中9名患者的表现达到了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其中8名患者的家长报告说,这些症状都是在孩子接种了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简称MMR疫苗)后出现的。韦克菲尔德对其进行研究后,认为MMR疫苗导致了某种慢性的肠道感染,进而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引发了孤独症。他建议将3种疫苗分开接种,间隔期延长。这篇论文在家长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并催生了一场公共健康安全的大恐慌。许多父母因此拒绝或者推迟让孩子接种MMR疫苗。选择分别接种3种疫苗的父母也由于拖延时间太长,完成率降低。使得此后英国儿童罹患这3种疾病的比例显著上升。
韦克菲尔德的论文发表后不久,就有人提出质疑。英国威尔特卫生局的A.劳斯发现,韦克菲尔德的部分研究对象来自一个孤独症团体。这就使这些父母描述的情况可能具有某种偏见和预设,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
此后,记者布雷恩·迪尔的调查也发现这项研究存在很大漏洞。韦克菲尔德本人与这项研究有着很大的利益冲突。首先,该研究的部分经费来自一名律师。他正是患病儿童父母起诉疫苗制造商的代理人。其次,韦克菲尔德本人拥有一项麻疹疫苗的专利。如果将联合免疫改为分别接种,他有望从中获利。
2004年3月6日,《柳叶刀》撤销了这篇论文,理由是其症状描述存在虚假,也没有得到当地伦理协会的许可。而13名共同作者中的10人都发表声明说,“文章并不能得出结论说MMR疫苗将导致孤独症,因为有关数据不充分。”
在美国,对疫苗安全性的质疑主要是针对疫苗防腐剂—水杨乙汞(MMR疫苗中不使用)中的二乙汞上。
早在抗生素被发现之前,人们就发现,许多汞化合物能起到抗菌的作用,但它们对人体的刺激危害较大。到20世纪早期,新型的有机汞化合物被合成出来,抗菌效果更好,毒性也更低,一度得到广泛使用。同时,疫苗被细菌污染会导致小孩在接种疫苗以后出现很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多项研究都认为,在疫苗里使用水杨乙汞是安全的,因此水杨乙汞开始用作疫苗防腐剂。从20世纪30年代到1976年,美国FDA都没有收到任何关于疫苗或生物制品里的水杨乙汞带来危害的报告。水杨乙汞会危害婴儿神经发育的质疑源于甲基汞。甲基汞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为人所知。工业废水中的无机汞会被细菌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会在食物链中传递,储存在鱼类体内,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破坏。而对人的危害表现为患者行动失调、麻痹等多种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广泛的“水俣病事件”即由此造成。
甲基汞与乙基汞在化学结构上很类似,所以很多人都想当然地把甲基汞的危害移植到了乙基汞上。但事实上,这两者的生物学差别很大。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乙醇和甲醇。这两种物质结构相似,只差一个甲基而已。但它们一个是很多人天天都要喝的,另一个则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如果这时把甲醇的危害摆出来,告诉你乙醇也是如此,显然没人会当真。
关于疫苗使用水杨乙汞的安全性,众多研究数据都显示,没有证据证明疫苗中的水杨乙汞会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