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性
据1999年底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按伤残所调整的生命年限指标(DALY,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评价各类疾病在我国疾病社会负担中所占的比例,精神疾患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 首位,己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社会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把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定为精神卫生年,所以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无情地进入到了“精神疾病时代”,面对着精神疾病时代的严峻挑战。
一、精神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性
精神疾病是一类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点的常见复杂性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情感障碍,焦虑症,痴呆,强迫症,孤独症,酒精,毒品或其他物质依赖,进食障碍等。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估计目前全球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即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根据1993年在中国七个地区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估计: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总数约1600万。如果从目前中国的医疗看护设施和条件考虑,一般认为至少平均需要一对一的看护,这样就有3200万(1600万×2)人要被涉及到。不难看出,不能正常参加工作的人数是惊人的,此数目相当于一个较大国家(如英国或法国)总人口数的一半,或者整整一个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的总人口数,真是触目惊心!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损害是巨大的,它所导致的心灵痛苦一点也不亚于躯体疾病导致的痛苦,患者除不能为国家正常创造财富外,往往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医疗看护并消耗过量的社会资源,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精神异常,会产生影响社会治安与工作秩序的行为,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而精神疾患所伴随的恐惧、焦虑、紧张、绝望等心理因素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溃疡病等的重要致病因素。此外,精神疾病有可能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社会歧视、自罪感等间接的不利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精神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1]。
二、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通过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生理、生化、药物治疗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等方面的观察,对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作出了各种假说和推断。长期以来对家系、双生子及寄养子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都支持精神疾病致病机制中存在遗传因素,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精神疾病遗传流行病学的大规模调查,更充分显示了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基础。由于遗传统计学理论和实验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及精神疾病自身在疾病分类、诊断和病因学上的诸多复杂性,一直以来使得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遗传学理论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给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些有价值的研究在小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如5-HT2a,DRD3,COMT等基因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热点候选基因;SERT基因被认为是双向情感障碍的热点候选基因;A2M,ACE和APOE基因被认为是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热点候选基因[2]。
值得乐观的是,20世纪遗传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给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历史契机。80年代末,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实施,这一认识过程大大地加快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遗传学的飞速发展更使人们相信:几乎所有的人类疾病都或多或少与遗传因素有关,对人类基因组的详细、彻底的研究将可能揭开所有疾病的奥秘,人类将第一次能够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今天,己是我们到了向人类最顽强、困扰人们最深的精神疾病挑战的时候了。
三、我们面对“挑战”开展的主耍工作
我们研究室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的保护和收集工作,和国内许多大学和精神卫生中心建立起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已经建立起国内最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精神疾病遗传资源样品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且最近在本领域的国际一流期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影响因子4.756)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对于精神疾病遗传机制的研究论文。与此同时,研究室还深入开展了对精神疾病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为提高药物的疗效、实现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提供了依据。目前,国外各大制药公司几乎都投资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必将带来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革命。努力和认真的工作,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中国科学院、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科技委员会等都对此项目进行了积极的支持,英国皇家学会也资助了三年的研究经费,此外,国际名牌大医药公司包括阿斯利康、罗氏也都投资开展合作。这不仅充分保护了中方的知识产权,而且使我们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先进管理条件下的药物开发,为有一天能成立起中方自己的、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医药集团积累经验。由于这一些系列较有影响的工作.国际脑研究领域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美国国家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NARSAD)经过严格评选,于2001年3月把10万美金的2001年度的“杰出研究者”奖授予贺林教授。一年一度的NARSAD奖旨在奖励和资助全球范围内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勇于突破、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四、结 语
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对我们理解健康及病理状态时的心理过程部有巨大的影响。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和美国国会将20世纪90年代定为“脑的十年”,世界卫生组织则把新世纪的第一年定为精神卫生年。对脑和脑部疾病研究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并且对应的研究工作己真正提到了日程上来。神经化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技术进步己经为精神疾病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精神病学研究正在丰富我们对脑功能的认识,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遗传统计学新理论的结合将会孕育出新的理论蓝图,蕴含着针对精神疾病病因学、病理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之道。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相信有一天,神奇的脑应该被“修整”得更加完善,更富有创造力[3]。
(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