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守护自闭症儿童的活雷锋
龚隽婷是东莞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名言语治疗师,这些年来她一直在和一群特殊的孩子们打交道,这些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闭症儿童,而龚隽婷要做的,就是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之窗,引导他们回到普通人的轨道。
龚隽婷在残疾人康复中心已经工作了八年,熟悉她的人都叫她阿婷,她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患自闭症的孩子矫正语言功能。阿婷是广州中医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康复中心工作时才二十二岁,当时她认为这份工作就是和小孩子打交道,压根没想到会有多么艰难。
龚隽婷:觉得孩子很可爱,不就是哄一下,玩一下吗,应该不会很难的。因为我本身也很喜欢小孩子。
2004年8月阿婷正式走上了言语治疗师的岗位,她的第一个治疗对象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名叫小力,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儿童。
龚隽婷:在我那个治疗室里跑来跑去的,不停,坐不下来。你跟他说什么他就当没听到。他就跑 哭,坐不下来,然后他就一直在那儿叫,尖叫,当时我就想,怎么办哪。
第一堂课的三十五分钟,小力几乎没有停下,与其说是阿婷在上课,还不如说是小力给她上了“生动的第一课”。
龚隽婷:那时候开始,自闭症,它就是这种情绪,这种行为,那时候才真正实践到
与自闭症儿童接触后,阿婷发现他们不仅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根本不理会他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交流。
龚隽婷:好像外星人一样,他根本就不懂人语,他也不懂手势,他也不可以表达,自理能力也没有。
就这样,一周时间过去了,面对小力,阿婷还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原本制定的语言训练计划没有一丝进展。
龚隽婷:整个感觉就是乱透了,就是他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也不配合我,我更加没办法走进他的世界,更不用谈,我能不能帮他讲话。
2004年是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在探索中进行,而自闭症这个新课题更是无章可循。遭遇挫折后,阿婷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训练方法,通过上网查阅大量关于自闭症的文章后,渐渐地,她对这种症状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
龚隽婷:因为他们的世界都是黑白的,你要给他彩色的东西,去吸引他,去鼓励他,去引导他,也许有一天他就会给我回馈一点什么。
阿婷也找到了孩子这些天哭闹的原因,那是自闭症儿童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感到不安和恐惧的一种表现,现在阿婷要想办法让孩子安坐下来,才能开始语言训练,她觉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
龚隽婷:因为每一个小朋友他都会有一个他特别喜欢的东西,我们称它为“强化物”。
于是,阿婷开始利用“强化物”来吸引小力,当小力能坐下来时,阿婷还会奖励他一些小零食,渐渐地,小力对阿婷有了熟悉感。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后面的训练依然艰难。来康复中心时曾对小力进行过评估,他没有语言理解能力,也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口部肌肉很弱,阿婷首先要帮助小力训练口肌的力量。
龚隽婷:就把一些黏性比较大的,比如说麦牙糖啊,酸奶,都可以涂在嘴巴的四个角,让他去舔,一定要想方设法,想尽办法让他自己自如地去运用他的舌头,
在阿婷的引导下,小力的口肌得到了有效训练,再加上穴位按摩等辅助治疗,最终小力总算可以发出“啊”的音了,而这个过程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龚隽婷:当时我们都很开心,他也是我的第一个学生,那时候我想,啊,终于可以发出一个“啊”了。
能发出“啊”的音,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可能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却是打开了语言模仿的通道,他能模仿“啊”,也就能发出更多的声音。接下来,阿婷打算教小力发“妈妈”这个音,这对于小力来说,可比登天还难,因为从他生下来,就没有叫过妈妈。
龚隽婷:从上课说到下课,每一堂课都要讲,还要手势帮助他。需要大量的时间跟反复地刺激他(的口肌),大量地刺激他(的口肌),他才能记下来。才能知道现在要做什么。
在阿婷的不懈努力下,半年之后,小力终于清晰地发出“妈妈”这个音,这个看似简单的发音背后,不知凝结了阿婷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龚隽婷:当时妈妈听到都哭了,都很感动,因为她从来都没有听过他叫妈妈,我看到他妈妈哭了,我也很感动。
东莞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 陈惠英:虽然孩子只是很小的一点变化,但是对他的内心来说,那是盼望已久的一种东西,所以家长现在就开始,有了一点信心了。
前面我们说到阿婷为了能让自闭症儿童开口说话,花了整整半年时间,这令孩子的父母十分欢欣鼓舞,但这种“说话”只是单纯地模仿,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这意味阿婷和同事们还得做更多的努力。
为了让孩子们“言之有物”,阿婷和同事们继续努力着,他们把孩子们学会说的单词和短句,用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贯穿在每一天的训练课程中,但建立这种认知的过程仍是十分艰难。
龚隽婷:从上课说到下课,每一堂课都要讲,还要手势帮助他。然后我们还要通过图片,跟人配合。
在反复的训练中,孩子们的认知感在逐渐增强,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发出更多的声音,这让阿婷感到很高兴,但无论她怎样热情,孩子的反应却始终是冷冰冰的。
龚隽婷:他们情感方面有障碍嘛,他们也不懂得有什么情感,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做。
自闭症孩子的情感障碍,导致他们显得有些“冷酷”, 这些阿婷早已作过了解,但她明白,如果想训练孩子们学习更多的东西,就去必须不断地影响和感染他们,否则他们就会退回到原点。
龚隽婷:你不能指望他跟你很好,要有耐心,还要有一点爱心。就是他怎么冷,怎么木,我们老师也是要笑脸相待,
这种需要不断“燃烧”自我的工作方式,会令人感到疲惫和郁闷,2005年至2007年间有一些老师选择了离开康复中心。
东莞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 陈惠英:其实她们选择离开,那是因为她们可能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在她的个体上面她 不能承受的压力,所以她们选择了离开,同时也说明了你要留下来,面对这些孩子, 面对这些家长,面对这份工作,你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坚持。
阿婷选择了坚持,因为她相信,只要勇于付出,自闭症孩子“冰封”的世界迟早会被自己的热情所融化。几年下来,经她训练辅导的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些孩子甚至能够大声地朗读儿歌。
在和这些孩子们的相处的几年里,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令阿婷感到无比欣慰,她觉得这些孩子也有可爱之处。
龚隽婷:他不会说,老师你要不要吃,他就拿一颗,放到你手上,他的意思就是说,也给你分一颗吧,
自闭症孩子对自己喜爱的食物可是异常珍惜,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不会为了迎合老师而“忍痛割爱”,除非是真正接受了你,想和你亲近。阿婷说,那天她吃的糖果,是她有生以来吃到的最甜的糖果。
龚隽婷:最初,你怎么对他,他就冷冰冰的坐在旁边。到今天他能送一颗(糖果)给我,说明他的世界有我的一角。他能“看”到我了,他能感受到我对他好。
每年都会有一些孩子从康复中心毕业,每当这个时候,作为阿婷既高兴,又伤感。
龚隽婷:确实是有点不舍,因为都带了这久,从他不会讲话,到他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跟别人简单地沟通,突然间就毕业了,确实是有点不舍。
而孩子们不会意识到他们将离开老师,因为他们还不理解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一次放学回家而已。
龚隽婷:他的表现跟平常一样啊,没有什么特别的,他只是跟我们一起合照啊,我记得他们当时走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了一句,龚老师,拜拜。
如今,阿婷所在的东莞残疾人康复中心自闭症康复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训练模式,经她们训练和辅导的自闭症儿童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人,在她们的辛勤努力下,孩子们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其中有一部分孩子还进入到普幼或者普小就读。
龚隽婷:就觉得,之前做的那些都没有白费吧。就是你辛苦过的东西,虽然时间长一些,方法琐碎一些,累也值得。
东莞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 陈惠英:就是说,老师能够坚持下来,大家一起合作能够把这些孩子康复地能够回归主流,他们走到这一步,在背后付出的很多,是我们普通人没办法想象得到的,那种艰辛。
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小朋友到康复中心,父母带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这也意味着阿婷和她的同事们又将接受新的挑战。
龚隽婷:守护着这些孩子,能走上一些好一点的道路,让他少一点碰到障碍,要给希望才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