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呼吁“孤独症托养性就业机构的重要性”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已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构成比的绝大部分,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国妇联组织部部长张黎明委员面有忧色地告诉记者。
根据中国残联孤独症专业委员会2009年提供的数据,中国大陆地区的孤独症患者约为150万人,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今年,张黎明委员向大会提案组上交了《关于建立成年孤独症人群庇护性就业机构的提案》,这已是她连续第二年为孤独症人群提出提案。
张黎明委员说,我国对孤独症的诊疗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步入成年和中年。由于没有学校、医院或企业接纳,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而缺乏社会支持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很脆弱。
张黎明委员介绍,国外经验表明,孤独症患者往往在绘画、音乐、记忆、计算和空间地理等方面具有超常才能,通过集中养护和支持性就业,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此,她在提案中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一批由政府创办的孤独症托养性就业机构,使孤独症人群依据自身特长,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立非营利性的孤独症托养性就业机构。
她还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基层职业康复站的资金、技术投入,确保孤独症患者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和康复服务,增强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残健融合与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