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3岁小孩就患上孤独症
??北京市妇联、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进行了一次“北京市儿童(0岁—14岁)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市目前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调查
??家庭教育观念不太重视心理健康
??在家庭教育观念上,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所有父母都已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唱主角的还是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比较重视与亲友的沟通,而缺乏与老师和教育专家的沟通;家长们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比较关心,而不太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家长们大多注意从多种途径了解家庭教育知识,但是目前家长学校对家长们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已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并且热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现在的教育观念,更希望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家庭教育行为
??对心理需要关注不够
??在家庭教育行为上,调查结果表明:在生活教育上,父母对孩子的食品支出最大,智力支出也比较大;普遍关注孩子的独立性,但不太重视让孩子在做家务中锻炼独立性。在精神教育上,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做的事是看电视、聊天和用餐(学历高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做的事情相对来说要丰富一些);与孩子一起参与的外出活动多为逛公园、去书店或串门,但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听音乐、看表演的少;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对心理需要和精神关注不够。在能力教育上,父母代替孩子的独立行为过多,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尚待提高;关心孩子的创新能力、想像力和有无特长,但缺乏与孩子共同参与制作活动的意识。在品德教育上,父母比较关注自己孩子是否关心他人,是否诚实;普遍认为自身行为对孩子有影响,对改进自身行为也有较高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与实际行为还有一定的差距。
心中没有阴霾的儿童笑得最美
??案例
??案例一:3岁不说话了
??某宝宝,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他妈妈说,孩子1岁就会说话了,但到两岁时变得不爱说话了,3岁以后干脆一句话都不说了,白天不是一个人乱画就是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晚上睡觉时把自己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的,不让别人动。(医生诊断:孤独症)
?案例二:上幼儿园就头疼
??某宝宝,上幼儿园。孩子的奶奶说,这孩子从小是她带的,平时就和她呆在家里,很少与小朋友们交流。今年该上幼儿园了。谁知,孩子一到幼儿园就哭个不停,有时哭着哭着就会吐起来,而且不时喊头疼、肚子疼。(医生诊断:分离焦虑症,又称学校恐怖症)
??案例三:经常打小孩儿
??某女孩,小学生。孩子妈妈说,他们夫妻二人都有着不错的工作,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她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总是跟同桌打架,有时在回家的路上还打路过的小朋友,经常有人找到家里来,现在班里已经没人愿意和她同桌了。她爸爸经常酗酒,所以他们夫妻关系不好,经常打架。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打架对她有影响。(医生诊断:多动症)
??案例四:考倒数第一不想活
??某男孩,小学生。父亲说,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都是班里第一,还是班长,所以教师和家长对他期望值都很高,经常督促他多努力,将来考个重点中学,然后上重点大学。谁知道,这学期他却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失望,所以狠狠地批评了他。让人更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想上学、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哭、不想活。(医生诊断:儿童抑郁症)
??案例五:说谎、骗钱
??某男孩,小学生。妈妈说,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经常向家长骗钱花,后来她和他爸爸离婚了,从此孩子就跟着她过。由于她离婚后心情、工作各方面都不好,没心思照顾孩子,所以现在孩子就经常到外面骗钱花。(医生诊断:品行障碍)
??病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祝卓宏大夫告诉记者,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是由各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所以对孩子不知道怎么能教育好,不是过分苛刻就是太溺爱,程度把握不好。
??不被重视好“多动”
??祝医生说,多动症是儿童的一种常见心理病,在我国的儿童中,患此症的能占到2%—5%。有些家长只重视工作,不重视孩子;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不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有些家长对待孩子态度粗暴,这些都会让孩子有不被重视或是不被正确重视的感觉,所以他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想方设法引起家长的重视,以致出现多动症。多动症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3种形式,这3种形式有的是单一存在的,有的是综合存在的。案例三中的孩子表现出的形式就是冲动。
??过分地爱致“焦虑”
??祝医生强调,家长爱孩子一定要把握程度。案例四中的孩子就是家长过分苛刻,使孩子的负担加重,而难以承受,最终造成了儿童抑郁症。案例二中的孩子则是家长太溺爱,对其保护太多,使其平时缺乏与人交流,接受刺激少造成的。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人,就会失去安全感,产生心理问题,分离焦虑症就出现了。品行障碍多出现在父母离异和单亲家庭中,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都得不到家长的正确教养。
??治疗
??以心理调整为主
??据祝医生介绍,各种儿童心理问题(病)都应该以心理治疗为主。儿童孤独症现在国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式,一般只能靠行为训练;儿童多动症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一般都会好起来,可以不加以治疗,如果一定要治疗,父母可以给孩子制定“做对了奖励,做错了则去掉奖励的正负奖励制度”。对于患儿童抑郁症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为他减少压力,帮助他建立伙伴关系、多给他一些情感支持等方式来加以解决。至于儿童分离焦虑症,家长不必着急,可以在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让孩子慢慢熟悉新环境。
??祝医生同时为儿童多动症和儿童抑郁症的孩子开出了药物治疗的药方。对于前者,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学期间给他服用一些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对于后者,严重的可以让孩子少量服用一种叫“百忧解”的药。
??相关新闻
??幼儿心理咨询少
??据了解,现在北京的专门心理咨询公司不少。这些公司有专门针对某个特定人群的,也有进行综合服务的。一些综合服务的心理咨询公司反映,从业务量上看,中小学生和成人的心理咨询人数明显比幼儿多。位于崇文区的北京新世界耀东诊所心理咨询中心就是一家综合性的心理咨询公司,据介绍,来这里咨询的成年人和中小学生很多,但是幼儿很少,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前来咨询的就更少了,为两三岁的孩子进行咨询的几乎没有。
??据一位医生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目前的家长还不太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一般不会在年龄较小的时候表现出来,因而即使是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家长也很难发觉。三是年龄比较小,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一些家长会利用到保健站体检的机会就孩子的心理情况与医生进行沟通。但医生强调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家长应提高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