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般父爱 滋润女儿自闭的心扉
这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女儿。6年来,他用如水般的父爱,浸润着女儿孤独的心灵,呵护着女儿慢慢长大。他相信,女儿就是上天送给他最好的礼物,总有一天,他的爱会给女儿插上一双翅膀,让女儿自由飞翔。 “用我的爱,呵护你慢慢长大”
父亲节主题策划 一个自闭症小女孩,胆怯地低着头;她的爸爸握着她的双手,微笑地看着她,轻声耳语着。在爸爸的鼓励下,小女孩终于低声哼唱起了儿歌《两只老虎》。
在市聋儿康复教育指导中心的“六一”汇报表演中,这个画面久久地定格,打动了现场的观众。不少观众眼含热泪,和小女孩一起唱起了这首儿歌。儿歌唱完了,小女孩也勇敢地抬起了头,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小女孩的鼓励,也表达了对这位父亲的敬意。
这个小女孩名叫欣欣(化名),今年6岁。她是不幸的,没有同龄儿童多彩的童年,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爸爸,给她如水般的父爱,呵护着她慢慢长大。
父爱很简单,也很沉重
欣欣的爸爸李勤(化名),从女儿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认定,女儿是上天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他一定要用全部的爱来呵护女儿,给女儿幸福和快乐。
然而,上天好像在考验李勤。女儿生下来的时候特别瘦小,家里人都怀疑只是营养不良,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细心的李勤发现了女儿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他用双手把孩子抱起的时候,欣欣的双腿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有本能的弯曲反应;家里人逗欣欣玩耍的时候,欣欣也显得很木讷。
欣欣1岁了,不会叫爸爸妈妈,邻居们说那是“贵人语迟”,欣欣1岁半了,不会站起来走路,除了躺着就是让家里人抱着,当时家里人怀疑欣欣是小儿脑瘫,李勤急了。
2007年11月,李勤和妻子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19个月大的欣欣来到了北京。为了找北京儿童医院最好的专家,李勤当天夜里12点就来到了医院门口排队。由于出来的急,李勤腿上只穿了条薄薄的单裤。深秋的北京,寒风瑟瑟,李勤就这样挨着冻一直站到了第二天上午9点多才挂上号。
核磁共振、染色体检查……李勤和妻子焦急地等待着检查的结果。正常、正常、正常!一个个检查结果出来了,孩子得脑瘫的可能性在慢慢排除,李勤的心放下了一半儿。一天做不完全部检查,第二天再去,还得重新挂号。于是,劳累了一天的李勤枕头都没捂热,就又到儿童医院门口排起了队。这一排,就从凌晨4点多排到了第二天将近中午。
就这样边检查边求医,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根据脑部核磁检查结果,医生发现欣欣的脑部局部发育较同龄的孩子有些迟缓,初步判定发生在欣欣身上的“不寻常”都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就在这时,每天的劳累奔波加上水土不服,小欣欣上吐下泻无法继续进行检查,考虑到留在北京治疗费用太高,李勤带着孩子回到了阳泉,住进了市妇幼保健医院。
“看着欣欣难受的样子,我心疼啊!”对于幼小的女儿,李勤的爱无法言表,只能像涓涓细流,缓缓流淌,通过精心的呵护和照料,让幼小的欣欣一点一滴地感受。好在,欣欣的身体在爸爸爱的滋润下渐渐“好转”了。
女儿一声“爸爸”,父亲热泪盈眶
回到家里,李勤在网上、书上学习有效的治疗方法。就连他年迈的父亲,也为了帮助欣欣锻炼专门和单位请了一年的假。就在那一年里,两位“父亲”每天都拉着欣欣的小手,在小区附近的广场,走了一圈又一圈。为了女儿能够康复,李勤说,再苦再累,也值得。可喜的是,经过第二次检查,欣欣得脑瘫的可能性彻底排除了,而脑部局部发育迟缓是可以通过科学的锻炼减轻并康复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欣欣终于可以放开爸爸的手走路了。就在李勤信心满满地继续为女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却又发现了女儿的异常:不学说话、不主动和爸爸妈妈亲近;一般小孩儿都对新鲜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欣欣却理都不理,每天就只爱重复她特别熟悉的动作。让李勤特别“伤心”的是,小欣欣仿佛不知道“爱”是什么,对爸爸妈妈的爱抚甚至会排斥。在欣欣眼中,爸爸妈妈就像是陌生人,叫她,她听不到,无论是生气还是高兴,欣欣都没有反应。
焦急的李勤马上上网查看,“内向性孤独、言语交流障碍、动作刻板重复”,典型的自闭症三联征在欣欣身上都有明显的表现,这时李勤才意识到孩子存在自闭症倾向。李勤从网上下载了自闭症测试表给女儿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进一步确定了他的猜测。
当时,李勤听说离阳泉最近的专业自闭症康复机构在北京,可那里光是孩子的学费就得每个月3000元,而且还需要家长全程陪伴。自闭症的康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这笔开销,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的确难以承受。但如果不治疗,欣欣也许会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自闭症倾向会越来越严重。怎么办?李勤暗暗下了决心:自己来帮女儿进行康复训练。
自闭症孩子不习惯见陌生人,李勤专门带着欣欣往人多的地方走,华联商场、南山公园、河边街……欣欣害怕进商场的大门,李勤就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办法:第一天,让欣欣站在商场门口熟悉环境;第二天,拉着欣欣的手摸一摸商场的大门;第三天,拉着欣欣一起走进商场的门厅里;第四天,一起逛商场;第五天,在爸爸的引导下,欣欣开始主动观察商场里的陌生人……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李勤用自己的方法,锻炼着欣欣的各种能力。对正常孩子来说,很简单的“有”和“没有”,欣欣就学了很长时间。为了让孩子真正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一年的时间里,李勤几乎每天带着欣欣去公交车站训练。刚开始的时候,他问欣欣:汽车来了没有?欣欣想都不想,看都不看,就说“有”。李勤告诉她,当眼睛看到公交车开过来的时候,才可以回答“有”,没看到,就应该回答“没有”。在他耐心地教导下,慢慢的,欣欣能理解一些词的含义了,慢慢的,欣欣分清楚了“你、我、他”的区别。
欣欣快4岁时的一天,李勤正在陪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突然,一声不甚清晰的“爸爸”传来,李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刹那间,他热泪盈眶。一直以来,他的苦和累,都被女儿这一声甜甜的“爸爸”所冲散,他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感受着欣欣一天天的进步,李勤非常欣慰,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都充满着希望。而李勤如水的爱,又是那样的坚韧顽强,因为他坚信,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女儿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陪伴女儿的日子,有苦也有乐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李勤也感觉到了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要想让孩子在康复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去年9月,李勤得知阳泉市聋儿康复教育指导中心开设了免费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课程之后,决定让欣欣来接受更加科学的康复训练。
从来到康复中心的那一刻起,李勤的心才真正踏实了,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中心针对自闭症儿童开设了很多课程,能够让孩子学到不同的东西。来中心之前,欣欣会说的词超不过20个,并且基本都是两字词,来这里半年多了,对于简单的事物,欣欣现在都可以说出来,而且还学会了很多三字词、甚至四字词。看着欣欣突飞猛进的变化,李勤乐在心里。
中心开设的律动课,是欣欣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起初,欣欣见到教室里有那么多的陌生小朋友,有些害怕和抗拒,李勤就陪着她一起上课。一个身高一米八几的大男人,笨拙地和孩子一起学做动作,颇为尴尬。一天天过去了,看着女儿依旧“艰难”的样子,李勤都快要打“退堂鼓”了。“孩子长这么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跟我在一起,让她独自适应环境,学习舞蹈动作,我真不放心。”李勤说。可就在这时,欣欣的舞蹈老师硬是把李勤“推”出了教室。事实证明,欣欣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够学习舞蹈,这时李勤才明白,爱有时更需要相信对方,需要放手。对此,李勤对舞蹈老师一直心存感激。
现在,每当看到欣欣去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李勤不会再像从前那样马上就帮她,而是在心里默默地为她加油。如今,每周的六日是李勤最忙碌的日子,他要和孩子一起复习,一起上课、一起学跳舞,一起做游戏,李勤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欣欣就是我们的天使,我为欣欣而感到自豪!”虽然来中心才不到一年,可欣欣的表现却让很多人都竖起了大拇指,李勤也为她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骄傲。在“六一”儿童节的汇报表演上,欣欣承担了合唱、舞蹈等多个节目的表演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
6年多的日子,有苦也有乐,这位伟大而坚强的父亲,用自己如水的父爱,一点点地敲开欣欣紧闭的心门,一声声地唤醒欣欣尘封的情感世界。李勤相信,有爱相随,女儿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幸福和快乐。
李勤说,在他们家里,没有父亲节也没有母亲节,他们的节日只有一个,那就是“六一”儿童节。李勤不知道欣欣什么时候会懂得父亲节的含义,不过他期待着,有一天欣欣能送给他一份礼物,哪怕只是一声“爸爸我爱你”!
给女儿一双飞翔的翅膀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6年多来,欣欣已成为李勤生活中的惟一,让李勤不离不弃的是身为人父的责任。李勤说:“不要老是责怪自己的孩子不行,父母的行为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要让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力量和希望。像欣欣,也许她不知道什么是坚强勇敢,但她一定能从我们当父母的身上感受并学到乐观和坚强!我希望欣欣通过康复训练能成为一个正常人,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
孩子马上就到上小学的年龄了,李勤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作为一名父亲,我已经准备好了,哪怕辞掉工作陪她上学。我只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够接纳这些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如果证明她不行,我会陪着她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直到她行的一天。但目前,我们找不到一所愿意接纳像欣欣这样的孩子的学校,随班就读只是幻想。”李勤很无奈地说。
让孩子被社会理解和接纳,这也是所有自闭症患儿父母的心愿。这今天这特别的节日里,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一路,你们陪伴着自闭症孩子走来,一路与自闭症抗争,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