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解开孩子的心锁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主任郑晓华为家长们提供解决孩子精神卫生问题的“秘方”
核心提示
11日是第1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心理专家介绍,生活中,心情、行为出现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让家长非常苦恼。孩子的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家长的关注,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主任郑晓华为家长们提供了解决孩子精神卫生问题的一些“秘方”。
“秘方”解开孩子的心锁
“秘方”一 解决交际难题
帮他们恰当表达观点、愿望和需求
一些儿童与人交流时,往往不注意他人的讲话,或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心里话,表达自己时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沟通。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对于这样的儿童,我们要帮助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和睦相处,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
“秘方”二 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他们懂得并学会宣泄和放松
儿童、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并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秘方”三 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让独生子女懂得什么叫爱心
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过多呵护,导致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势必会遇到他人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的情况。这时,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换位思考。这既是交友的必需,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在付出中获得快乐,这是培养儿童、青少年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秘方”四 学会主动适应环境
帮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每个儿童、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态度和办法,不知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问题,这样,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焦虑之中。因此,应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使他们学会主动适应环境,尽快从遇到的问题中解脱出来。
让孩子拥有快乐
家长可这样试试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快快乐乐的,但如何能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性格呢?心理卫生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尝试这些做法。
A、让孩子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为房间的清洁和邻居的安静,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父母便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表面上看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压抑。其实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B、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帮助照看比自己年纪小的小朋友等。家庭成员之间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长辈。
C、尽量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和孩子一起滑雪、一起骑车、一起打球……这些活动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并且在活动中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好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
D、让孩子笑出声来
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它们是最好的爱的表达,亲子间的感情也需要表达出来。
E、具体地表扬孩子
父母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为,越能根据父母的话对自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种技能时,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度,要让孩子从小认识到,真正的表扬来自于他们战胜挑战之后。
F、让艺术走进生活
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会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思想修养,这些艺术形式将成为一个感情的释放口,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和对世界的情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快乐。
G、父母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太过追求完美,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失去自信。
H、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和树立起信心,并且有了下次自己解决难题的勇气。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家长可以这样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让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结果;帮他设计出要达到这个结果的步骤;让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够自己完成,哪一步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他确实需要帮助的步骤上提供帮助。
I、给孩子显示自己的机会
展示自己独特的技能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喜悦。家长一定要满足他们展示的愿望,并适时给予肯定,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本报记者 苗颖
心理卫生测试
看看您的心理健康怎样
A、有充分的安全感。
B、充分分解自己微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C、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D、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E、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F、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G、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H、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I、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J、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以上10条标准不能作为诊断心理疾病的标准,但符合的标准越多说明您的心理越健康。
专家现场解答孩子心理问题
本报讯(记者 苗颖)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孩子总是担心父母离婚怎么办?”家长们迫切地等待心理医生的答案。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长春市神经精神病医院、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O八医院的部分心理医生齐集工人文化宫门前,为市民进行义诊和免费咨询活动。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一位7岁孩子的母亲问。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回答,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害怕孩子学坏,常常这样教育孩子:“不要跟坏孩子一起玩儿”、“不要碰外面的东西,都把手弄脏了”,家长长期的束缚造成孩子的不合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玩伴。
孩子自卑怎么办?
解决自卑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理医生指出,培养自信,要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不要过多指责别人,总爱批评别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拿孩子最好的成绩激励孩子;帮助孩子结交欣赏他的朋友并保持紧密联系。
孩子担心父母离婚怎么办?
心理医生指出,孩子的这种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其实这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吃颗定心丸“不管什么时候,父母永远都不会离开你”,这样孩子有了安全感,心理问题自然解决了。
孩子是否患了多动症和孤独症?
心理医生介绍,多动症和孤独症的发病率比较低,一般来说只要孩子对一件事情能维持15分钟的注意力,其多动的行为就不构成疾病,多动症的孩子一般不能维持到小学三四年级,肢体动作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家长不能把孩子爱做小动作,爱讲悄悄话就视为多动症。孤独症患者对他人不认可,对自我不欣赏,与外界隔绝,孤独症的发病率目前在国内只有万分之三左右,所以不能把性格孤僻的孩子视为孤独症患者,否则将伤害到孩子。
市民向专家咨询相关问题 本报记者 姜缘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