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研究进展

孤独症儿童3岁以前治愈几率大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2-06-24 点击数: 百度一下

 他们没有耳疾,但对世界上所有声音却充耳不闻;他们没有语障,但从来不与人开口说话;他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从来不会与人对视。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而另一个名字却让他们的父母在梦中都能哭醒———“孤独症”(自闭症),一种有可能伴随终身发育障碍的疾病。昨天上午,记者从海港医院康复训练中心了解到,目前有20名孤独症儿童在此进行康复训练,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3岁。有资料显示,在全国3.8亿儿童中,约有40至50万儿童患有孤独症,这些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承受着痛苦和不幸,需要社会的关怀、支持和帮助。

    一个动作至少要教上百遍

    米白色的房门、彩色的家具、各种好玩的玩具和游戏器械……海港医院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和普通幼儿园没明显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教室,取而代之的是挂着“蒙氏室”、“电教室”、“训练室”、“感统室”等牌子的训练室。

    在康复中心,训练老师正紧张有序地在各自的训练室内,一对一地对孩子进行口令或手把手的动作教导。

    在第一训练室内,一个长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身穿桔色T恤、脚踏洞洞鞋的男孩,在老师的引导下,听着奥尔夫轻音乐,沿着地上画好的训练图走着,他乍看上去和同龄孩子差不多。但仔细观察,你不难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当记者与丁丁交流时,他始终低着头,没有任何反应。

    “丁丁,你真棒!”训练老师丁琴韵鼓励他说。而此时,丁丁伸出了胜利的手势与老师回应,看到这一幕时,丁丁的母亲流下了欣慰的泪水。据了解,今年8岁的丁丁在2周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伴有语言残疾。为了给他治病,丁丁的父母辗转全国各大医院,医生的回答都是,终生不能治愈,只能通过康复训练缓解症状。

    现在让家人感到最开心的是,丁丁在康复中心进步非常明显,已学会了“说话”、“哭泣”、“微笑”、“与人眼神交流”、“模仿鸟儿飞翔”。因为,此前7年多的时间里,丁丁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不搭理家里人。“为了让孤独症的孩子学到新东西,每教一个动作至少要上百遍,看到孩子学会了,我们心里也是无比的安慰。”丁琴韵说。

    母亲辞职在家专门看孩子

    “在我们这儿陪着孩子做康复训练的几乎是‘全职妈妈’,为了孩子,她们把工作辞掉,把主要精力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康复训练中心老师杨莎娜说。

    来自安徽的赵女士,身材微胖,身穿一件与自己年龄极不搭调的衣服,脚踏一双拖鞋,手里拿着一个儿童水壶。眼睛一直注视着自己的儿子聪聪,因为聪聪走路时从不看前方,即使碰的头破血流,依然前行。

    提起聪聪的症状,赵女士说,他从小不喜欢跟别的孩子玩,也不会喊爸妈,有时候喊他也没什么反应,笑起来没完没了的。一开始家里人怀疑他的听力有问题,还带他到医院检查过,做了脑CT、核磁共振,可什么问题也没查出来。

    在医生提醒下,赵女士夫妇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儿保科检查,当诊断结果出来后,想到将来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夫妻俩抱头痛哭。“有时做着事情,心里一想到孩子,想到他的将来,总是抑制不住地悲伤。”可是生活还得继续,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在网上大量查找信息,给聪聪寻找上学的地方外,赵女士也辞职在家全程照料他。“手一松,他就跑得没影子了。”赵女士说,有一次过马路,她没拉紧孩子,他一溜烟儿就穿过车流,差点被车撞到,从此,夫妻俩的视线一分钟都不敢离开他,生怕他出什么事情。

    赵女士辞职后,养家糊口的重担全部落到了丈夫身上,“压力很大,可是孩子不能不来上康复训练课,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不可能永远看着他,照顾着他。” 对于赵女士夫妇而言,如果孩子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以后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就放心了。

    相处一天仅看了我一眼

    康复训练中心的李云哲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孤独症

    的孩子都对特定的事物有一种莫名的兴趣,今年10岁的萍萍喜欢画画,在艺术训练室的墙壁上,挂着几幅画。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竟是一名“孤独症”孩子的作品。

    彤彤是个眉目清秀的孩子,扎着两条小辫子,笑起来露出一个小酒窝,喜欢剪纸,给她一张纸,能剪一天。当我准备和她交流时,她只是瞟了我一眼,就赶紧将目光挪开,在一上午的时间里,这是她唯一注视我的一次。

    后来的时间,除了午睡外,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离开座位,在训练室内不停地来回走动,看上去像在嘟囔着什么,但其实仅仅是几个毫无意义的单音节叠音词。老师拉着彤彤的手,她会茫然地推开,继续回到教室中间绕圈。李云哲说,彤彤现在的状况已经好多了,“刚开始来的时候,如果你不小心碰到她,她就会使劲地抓挠自己的皮肤,可能这也与她的感知系统神经的问题有关,你碰到她,她会有跟平常人完全不一样的反应。”

    3岁前干预治愈几率大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保科主任医师李丽霞告诉记者,儿童“孤独症”是终生不能治愈的心理性疾病,该院每年确诊病例近100例。其中,最小年龄仅为2岁。

    “其实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可能有孤独症,多是因为孩子不爱说话。后来逐渐发现他们多动,然后是不与人接触等问题。”李丽霞说。

    很多家长听到孩子患上“孤独症”时,会认为根本没有痊愈的可能。不少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会这样说:“我情愿孩子检查下来以后少了一条胳膊、少了一条腿,都不愿他有健全的四肢,残废的头脑。”李丽霞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相较于年龄大的孩子,0-3岁的孩子更有可能在经过系统完整的康复训练后,使孤独症的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可以说,在3岁之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有很大的几率痊愈,将来的生活也几乎与常人无异。”这样的一席话,也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希望。

 

加入收藏
上一篇:两岁儿童应该知道的25个词 否则可能患耳聋孤独症
下一篇:科学家研究鱼破译自闭症基因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孤独症基因:三分之一形单影只
  • 美国新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增加宝宝患孤独症风险
  • 研究人员发现自闭症患者新特征
  • 基因组医学研究重大发现
  • 多家大学及研究所联手探究自闭症病因
  • 自闭症治疗新进展利用脑功能活序化康复患儿
  • 智能手机或许会让更多孩子处于自闭症边缘
  • 丹麦研究:自闭症或与新生儿黄疸有关
  • 为什么孤独症研究公认从凯纳开始
  • 意大利研究发现胎儿22周大开始学习拿东西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