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打开自闭孩子的心窗
用爱打开自闭孩子的心窗 --记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邓永兴
与普通学校的老师相比,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邓永兴老师恐怕永远都不会有“桃李满天下”的一天。
但是,他说:“我无悔进入元平特校,我将努力开启更多自闭孩子的心窗,与孩子们携手进入更加美好的天地。”
偶然闯进陌生世界
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有这么一群学生:初一见面,俊朗的少男、美丽的少女,个个像天使一般可爱。但是,他们我行我素、不愿正眼看人,更不与任何人交往,就连家长和老师的目光也完全回避,任凭家长和老师千呼万唤他们的名字,他们也时常像耳聋一般毫无反应;他们有嘴不会说,有情不会述。他们用来表示不满、表达意愿和要求的方式竟是哭叫、自残、攻击他人等等行为;他们完完全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既拒绝走出自己的世界,也抗拒他人走入,老师对他们稍有要求,就可能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地跑跳、哭闹、自残、攻击他人,常常会有老师被他们抓伤、咬伤。他们患有“自闭症”。目前,“自闭症”还被现代医学界称之为“不治之症”!
1995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邓永兴借聘到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在毫无思想准备和专业基础的情况下,他要面对这样一群孩子。
用爱溶化心灵的“坚石”
1995年9月,邓永兴接收的第一个“自闭症”孩子叫鸿仔。鸿仔进教室时很特别,他是打着自己的头、咬着自己的手腕冲进教室的。当邓永兴要求他坐下时,他不仅推翻课桌,还用头撞墙,紧接着就打着头、哭叫着冲出教室往校门口跑。这是第一次,后来有第二次、第三次……邓永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要用特殊的爱来溶化这块“坚石”。
当时邓永兴对特殊教育、对“自闭症”还知之甚少,就用最快的速度仔细阅读了学校图书馆所有的特殊教育书籍资料,还托人从香港、台湾借来“自闭症”资料认真学习。与此同时,还利用一切机会与鸿仔接触。自己没课的时候都陪坐在鸿仔身边督促、引导鸿仔养成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课间休息时就与鸿仔一起玩耍、做游戏,有时中午也与鸿仔睡在一起,还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带鸿仔在校园散步、聊天、玩玩具、练习打电话等;每周至少要用一个晚上带鸿仔去周围社区,认识周围环境,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用途。经过半年的努力,鸿仔开始与老师、同学交往、交流,基本能坐下来听课了;咬手、打头、撞墙等自伤行为和往校外跑的现象渐渐减少;在第二年的学校广播操比赛中,鸿仔成功地完成了领操任务,使全校教师都为之一振。邓永兴更是欣喜若狂。
三年后,鸿仔迁居香港。鸿仔去香港那天,邓永兴去送他,鸿仔拉着邓永兴的手反复说:“邓老师,你一定要来香港看我”。邓永兴流泪了,鸿仔能够如此真挚地表达情感,使邓永兴感到无比快乐。
和学生同吃同住同欢乐
从认识了解“自闭症”,到成功地引导一个个“自闭症”学生,邓永兴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有非同寻常的耐心和恒心。
在元平学校,邓永兴每天早上7点钟到学校,与生活老师一起教学生穿衣服、洗脸、刷牙,然后带学生跑步,一日三餐都和学生一起吃饭。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晚上6点半到7点半钟,他还经常与同事们针对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认知功能、体能、语言沟通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有的不会使用筷子、勺子吃饭,他就一口一口地喂饭、喂汤,手把手教学生用勺子或筷子吃饭;有的学生不会洗手、洗脸、刷牙、洗澡,他就一个个地帮学生洗、一遍又一遍地教学生洗;有的学生不会穿衣服裤子,他就天天帮学生穿、教学生穿;有的学生不会脱裤子拉屎、拉尿,他就在厕所里教学生脱裤子拉屎、拉尿;有个学生只有听到音乐才肯蹲厕所,他就站在厕所里唱着歌陪学生蹲厕所;有的学生不会便后擦屁股,他就帮学生擦、教学生擦。
邓永兴已到不惑之年,生性比较文静、内向,可是在学生们面前却童心未泯。有的学生喜欢笑,他就与学生一起笑,而且笑得更灿烂;有的学生喜欢跑,他就领着学生跑,而且跑得更快、更欢;有的学生喜欢在地上滚、地上爬,他就与学生一起滚一起爬,而且滚出了花样、爬出了笑声;有的学生常常哭,他就绘声绘色地与学生一起哭。可别小看笑和哭,这可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一绝,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们停止哭闹,还常常使学生破涕为笑。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学生们和他更亲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