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自闭儿当三天“父母”
从壹基金•蓝色行动——关注自闭症儿童,再到《海洋天堂》里大福的扮演者文章创立的“大福自闭症关爱基金”以及孤独症儿童的草根公益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了孤独症儿童。7月5日,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孤独症专科里,有数十名孩子在接受康复治疗,来自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1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了这里,协助主治医生,为孩子们当三天“父母”。也给这些自闭症儿童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志愿者耐心教孩子学知识
该院儿童孤独症专科王医生告诉记者,儿童孤独症,亦称自闭症,在许多人眼里,自闭孩子总是给人冷淡、沉默或者情绪不稳定的印象。因此人们也给自闭症的儿童起了一个外号叫“冰箱里的孩子”。其实,孩子们并不是“耍酷”,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可爱之处。他们只是比常人敏感,只是他们不懂得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
该院专家提醒自闭症孩子家长,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家长应当格外注意。
1. 语言障碍,即到了两岁左右仍旧发音困难。
2. 行为刻板,即在平时会有一些固定的手势或动作。
3. 情绪波动,即孩子经常会莫名地产生极端情绪。
4. 感官过敏,比如听觉过敏,对于某些声音或音乐,即使音量很小,孩子反应也会很强烈,似乎听到了刺耳的噪音。
“治疗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更重要的是耐心。”大学生志愿者张倩告诉记者,她主要教孩子们认读简单的词组,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比正常孩子较低,每教孩子一个词组都要比划一个动作,这些爱心志愿者们得不断重复说、重复比划,一遍不行那就两遍……。三天下来,这些志愿者们,有的甚至嗓子都变哑了,但是,他们从来不觉得累,还高兴的对记者说“下次再有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依然会参加,我希望能通过我的行动,带动大家一起来关注自闭症等这些弱势群体,为这些特殊群体献出我们的一份爱心”
在三天的暑假社会实践中,15名志愿者一起陪同医生协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治疗,他们每天悉心照料,如同父母般,陪孩子一起训练,一起嬉戏。他们在给这些自闭症儿童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温暖着大家的心。也希望社会能有更多的爱心志愿者一起行动起来,为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献出我们的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