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 首个融合艺术大展在京开幕
主要领导嘉宾与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启动“融冰”仪式合影,展览开幕
2013年3月2日早晨“我”和“你”于北京的春天相遇,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东区一层大堂里,音乐响起,身穿彩色衣服的20位“小天使”通过与生俱来的语言艺术——肢体舞蹈,柔软地舞动着内心的热情与期盼,静静地却深刻地引起了每一位来到科学馆参观的观众“相遇”停留,这种直述内心的表达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感应。孩子们怀揣着象征人类世界纯真与善良的蓝色水晶球,传递到象征蓝色地球的舞台中心,将蓝色珍宝传递给青年舞蹈家刘岩,一起舞蹈,这喻意着成人世界从孩子们水晶球的传递中搭建起了与儿童爱的连接,这就是“海上儿童——当我遇见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开幕式的第一个环节,融合舞蹈“蓝色地球”。为这一刻,来自广州市少年宫“雨后彩虹”特殊儿童艺术团10位唐氏、脑瘫的孩子,与北京朝阳区精诚学校的10位同学,尝试了一次亲密的、纯净的平等共处,肢体相互靠近、相互温暖,融合成为了朋友。现场,孩子们把领导嘉宾引入蓝色舞台,并他们戴上“海上儿童—当我遇见你”的徽章,这些貌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就是一次实际的融合行动。“当我遇见你”中的“我”和“你”指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融合艺术重拾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亲密。
“当我遇见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大展由中国残联担任指导单位,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广东团省委与残联、广州团市委与残联七个单位联合主办,由广州市少年宫等承办,国家教委、指导单位、各主办单位主要领导、协办单位、参与单位及观众等近200人参与了3月2日开幕。大展展期1个月,首次以特殊儿童和普通的儿童“融合”为题,集中全世界近40个国家最有创意与爱心的儿童艺术,从儿童社会责任和弱势群体关怀两个角度着眼,2300平方米的展厅分为8个篇章,分别以儿童交往的常用话语命名。展览以以保辉动漫打造的“天蝎猴”和“巨蟹兔”相遇角色代入两类孩子的虚拟漫画串起,用 40多条视频等互动媒介带动父母和孩子投入创造乐趣与融合体验当中,探索中国公益行为,展现中国的公益形象与社会进步。
几经周折,本次展览终于在得到社会各界的热心关注和支持下,得以顺利进行,开幕现场由领导嘉宾与特殊孩子们对中国科学技术馆等五家单位表示感谢,送上广州市少年宫特殊孩子的画作,以及“雨后彩虹”特殊儿童艺术团专门录制的cd歌曲。为了让特殊儿童与边缘儿童在未来拥有更平等更幸福的社会环境主办之一广州团市委书记魏国华宣读微行动:关爱你身边的“折翼天使”——为促进融合教育的倡议书启动仪式相当特别,“当我遇见你”5块字体大冰雕在舞台中央,等领导嘉宾以及2位特殊孩子、2位普通孩子共15人用透明玻璃杯装着载满希望的彩色水注入冰雕,启动“融冰”仪式,希望用爱之水把“冰”融化,随后带领观众开始了一段“特殊”与“普通”的融合教育“破冰”旅程。
你会遇见谁?
“当我遇见你”是一个契机,让“我”和“你”相遇,同时让无数个“我”和“你”这样的家庭相遇,力求从交朋友的角度代入儿童的参观轨迹,让这样、那样的家庭认识对方,了解对方,从而传达出展览核心价值:各家庭孩子的快乐和幸福都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普通孩子与特殊孩子不是分割的两个世界,他们各有精彩、彼此需要。展览让孩子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途径,在普通孩子与特殊孩子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随着展览策展人周鲒,广州市常务副主任、展览负责人关小蕾,特殊儿童的引领,领导嘉宾和观众首次踏入展厅,掀起展览神秘面纱。“当我遇见你”区别于传统展览,以“最潮的公益艺术展”为口号,运用大量的多媒体互动形式,八个展区共设立了10个公共教育互动活动。第一展区迎面是一幅3米乘以15米大小的电子屏幕,屏幕选取了全世界200名儿童的家族长辈合照,组成一面视频墙,引发对生命传承和平等的思考。在强烈的视觉震撼中,让每个孩子对家族历史传承感兴趣。本部分的照片以“我家的童年”活动征集,征集过程强调国际文化交融,覆盖范围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德国、澳洲、以色列等40多个国家的少年儿童,包括特殊儿童。展示的方式引发孩子们对身边历史的探索兴趣,唤起家长和长辈们的童年回忆,展区设计的互动体验“来,@我家童年”活动,观众可把自己的家族长辈照片用展区电脑即时上传,发新浪微博,让更多的观众见证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这里你会遇见不同的谁。
“遇见”是成为朋友的开始,第二展区是各种儿童的自画像,是交朋友的“介绍信”,有自闭症、唐宝宝、脑瘫、流浪儿童、孤儿院儿童等多种特殊儿童自画像,也有普通儿童创意型的和艺术表现型的肖像。为认识特殊孩子、帮助特殊孩子,广州市少年美术班4千名同学为自己创作附带精致介绍的自画像,向特殊孩子自荐,迈出了成为“朋友”的第二步。在这些自画像中,我们感受到儿童内心对自己的焦虑、认同、欢欣与成长,而少年管教所里那些解教少年的自画像,在其狡狎的脸孔下,有着单纯的眼光。
歌声里,与“王子”相遇
当下,关注特殊儿童社会权益的话题已经不再新鲜,以特殊儿童为主角举办的展览也不乏先例。然而,在以往的展览中,特殊儿童总是从“儿童”这个大范畴中抽离出来,成为“被关怀”、“被帮助”和“被公益”的对象。“当我遇见你”指的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他们是平等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都有特别的一面。展览设“真人图书馆”互动展区,我们天才的主角会到展览现场向观众分享他们很棒的故事,同时,每天还有“特殊儿童命名日“,以特殊儿童名字为当日的主题,现场有他们的故事书开放阅读,阅读生命,也是阅读自己内心的开始,这将成为他们生命中难忘的一天。
3月2日 盲童“王子安日”,当音乐天才王子安遇见另一位盲童天才来家俊,两位“王子”在第四展区为我们表演钢琴合奏。先天性视力残疾的王子安5岁开始与钢琴为伴,记忆力和领悟力惊人,开朗博学,理想是考上星海附中。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天生乐观的态度,使他坚持了7年钢琴反复练习,88个按键都摸过无数遍,经常练到手指都发麻、发痛,现已获得全国青少年才艺表演器乐组金奖等多个奖项。子安不但会钢琴,还会拉小提琴,曾与谭咏麟合唱《朋友》,最令人惊讶的一点是他还会骑自行车。其实,子安“并不比别人差”。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是社会机体不可或缺的组成细胞,展览通过面对面接触,消除成见与隔阂,令接纳与融合不再牵强,培植全社会融合教育的空气和土壤。
融合的公益体验互动
“当我遇见你”以家庭为关注对象,以互动媒介带动父母和孩子投入到实际的融合行动当中,其中自行开发设计了融合卡牌游戏,无论是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孩子,都有特别之处,观众通过寻找卡牌的“我”和“你”最佳组合,发现这些不同特点背后的价值。
展览最后一个展区,放了一面“世界墙“,墙体复原的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向俄小学教室的一面墙,里有上千块从世界各国寄送到向俄小学的陶瓷片,为祝福灾后儿童的爱心墙。该展区是最后一区,也是总结和思考展览过程令人感动的区域,这里有一个投放愿望的机会。展区中间是一片“蓝色海洋”,中间放了5个大字容器——“当我遇见你”,各嘉宾领导和观众可拿着复活彩蛋,写下对特殊儿童的美好祝愿,投进5个大字的容器里面,同时,希望各观众在展览后,可以给特殊人群一声问候、一个拥抱或一段共处的时光,就是最好的“公益”。展览还有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倡导和特殊孩子“同心,同行,同班”的实际行动,期望唤起大众对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这是一次回归与融合之旅,这也是一个实验,任何一个社会人是否都能感觉到,城市孤岛不同,而是强而有力的一种温暖呢?这温暖否是每个人连接这海洋与陆地的那块土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