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星星的孩子”]走出孤独(图)
孤独症患儿渴望关爱。
老师耐心地教患儿发音。
老师给患儿做感统训练,使他们早日摆脱对运动的恐惧。
一位从幼师毕业的年轻教师,进入武汉梨园医院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面对这些天真无邪、又不说话的孤独的孩子,她发誓,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每次教他们学一个字,认一件日常用品,往往要讲几百遍,一天下来,唇焦口燥,可孩子们仍记不住或者根本没有去有意识地记。有一次,下课后,这位教师忍不住哭了,付出的努力与现实的失败,以及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让她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
中心的孩子,不仅智商远远低于同龄儿童,而且,尽管沐浴在老师真诚付出的爱心里,可是孩子们离开幼儿园后或许根本记不得她们。
李丹是这个中心从事患儿治疗时间最长的老师。每当她为孩子的事烦躁时,她就去教室。看着孩子天真、纯洁的目光,她忘掉了先前的烦恼,重新振作精神,鼓起了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她认为,孤独症患儿有自尊,也有爱抚、关心等方面的情感需要,只要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去热爱、尊重、教育他们,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在真正地关心他、喜欢他,他们是会接纳老师,喜欢老师,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的“爱能把人带向喜悦和愉快。”人都需要爱,孤独症儿童更加需要爱。
孤独症的孩子特别好动,他们无法控制住自己,每天的广播体操都要在老师的扶助下才能完成,孩子们并不感到累,可老师们却已是汗流浃背———一名教师要同时照顾两名患儿;有的孩子下课后自己跑到校园里捡起地上的污物就往嘴里放;有些孩子还患有严重的自残和暴力症状,他们时常会用拳头打自己的头,有时还冲着同学和老师施加拳脚……因为会有这样一些突发事件,所以,下课后,老师们仍要用手领着、用胳膊搂着学生,还要照料他们其中的人去上厕所……
武汉市居民老叶的外孙在中心已上了3年,如今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能开口叫爸爸妈妈,也懂得了许多生活常识。他看着外孙在中心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着,十分感慨:“这里的老师对孩子格外小心,但社会对她们关注太少,使她们难有成就感,要说她们也是孤独者,真是不容易啊!”在去年武昌区水果湖片校园集体舞比赛中,参赛的孤独症患儿表演了《世界多美好》,虽然队伍并不整齐,但评委们给了他们特别奖。这是中心迄今为止获得的唯一奖项。“教那些孩子学习知识、学习做人,也许一年、两年,甚至很长时间都不会有成效,但是,也许有一天,他们会从人生的低谷中得到提升。”20多岁的邓老师这样说。
与所有父母一样,“希望”,成了这些老师们的人生支点。一位青年教师曾经离开中心到深圳工作。后来,她挂念着这些孤独症孩子,又回到中心。她在康复中心网页上吐露出她的心声———
我从你眼前走过,我从你孤独的心旁掠过;不知道你寂寞的眼睛里藏着怎样的心情和故事?!
于是,我凝视着你,用手轻轻的托起你,用肢体去接近你,用语言去开启你,用爱紧紧地包围你……无数的爱洒向你,我亲爱的孩子,从孤独的世界里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