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最终能够融入社会更重要
每堂课需要两名教师同时进行;教孩子如何洗手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在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里的特殊课室,虽然每个班级只有不到10个学生,而每堂课也只有半个小时,但这里的特殊教育老师,凭着一颗爱心、一份耐心,用专业知识教育自闭症儿童(人们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让他们逐渐回归主流社会。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这群星星儿的守护者认为,从事特殊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抓狂的时候,需要冷静处理。”对于这群星星儿的守护者来说,孩子们语言或者行动上的一个细小进步,在他们眼中却是极大的成就。
两名教师同时上课,一名主讲,一名辅助
在康纳学校里,课堂上两名教师同时上课,一名是主讲教师,一名是辅助教师。每个班级只有不到10个学生,而每堂课也只有半个小时。有时候也会有学生家长来辅助照顾学生午餐和午睡。
亲子班水蜜桃组、西瓜组,个别训练室,多感官互动游戏室……这些是广州市康纳学校里的特殊课室。
在个别训练课室里,三年级的年级组长孙翠萍正在给一个孩子上课。记者发现,当他想要一个物品时,他可能直接伸手去抢;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发出叫声。
有别于普通学校,在康纳学校里,课堂上两名教师同时上课,一名是主讲教师,一名是辅助教师。每个班级只有不到10个学生,而每堂课也只有半个小时。有时候也会有学生家长来辅助照顾学生午餐和午睡。
梁月兴介绍,“因为课堂上常常会有突发状况,这就需要辅助老师来处理,保证教学不被打断。我们特教老师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析他们问题行为的原因,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个别训练计划。”
“目标过高,孩子达不到会放弃;目标过低,不利于孩子的进步。目标设置要刚刚好,让孩子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而困难在于,评估每个孩子的自闭程度。”梁月兴反复强调。
中午放学后,在学校的洗漱房里,一名老师正在耐心地教育一个孩子如何洗手。同龄孩子中普通的日常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课程。孙翠萍介绍,孩子的常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生活自理、学习常规等。
孙翠萍认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除了需要对孩子耐心和包容,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他们其实也能感知老师的态度。有时候他们做得不好,也会担心老师生气,会不喜欢他们。但是,我们要让孩子相信,老师并不会因为他们犯错就不喜欢他们,也不会放弃他们。”
一个细小进步都是极大的成就
节日汇演结束后,校长称赞一位小朋友表现得很好,很有台风。这位小朋友却一脸疑惑地问,“台风是不是自然界的台风?”校长说:“不是,台风就是你在舞台上的风采。”校长谈起这件事,乐得像个孩子。
一个细小进步都是极大的成就
自闭症儿童,通常的表现是社交与沟通上的异常,缺乏功能性的言语表达。对于这群星星儿的守护者来说,孩子们语言或者行动上的一个细小进步,在他们眼中却是极大的成就。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当天的节日汇演结束后,校长王德玉称赞一位小朋友表现得很好,很有台风。这位小朋友却一脸疑惑地问校长,“台风是不是自然界的台风?”王校长说:“不是,台风就是你在舞台上的风采。”王校长谈起这件事,乐得像个孩子。
梁月兴也说起了小孩子带给她的欢乐。有一次,一位学生问她 “稀饭贵,还是烧饼贵?”梁月兴当时有点愣住,说了句“当然是烧饼贵。”令她意外的是,孩子说,“错了,是稀饭贵,因为稀饭是稀有的饭。”在此之前,这个孩子从未问过类似的“脑筋急转弯”,梁月兴说,“这是他们不断学习的成果,时间久了,我们才能看到他们在每一个阶段的进步。”
在守护星星儿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会因为孩子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感动欣喜,也会为自己无法解决孩子的困难而苦恼自责。
孙翠萍告诉记者,作为特教老师,每一天都会碰到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抓狂的时候,需要冷静处理。”
“年终总结的时候,总有一些老师会大哭。”梁月兴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到了回顾一年工作的时候,总会懊恼自己做得不够好,内疚没有为孩子带来更大的进步。但是,我坚信,方法总会比困难多。”
最大心愿是希望孩子融入社会
尽管在康纳学校里,自闭症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将来的出路让老师们感到忧心。最基本的是,等他们长大了,能够独立生活,社会也能够接纳和包容这些特别的孩子。
每年8月1日,梁月兴都会为自己庆祝,因为2005年的这一天,她正式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的她,至今都没有后悔过。“很庆幸得到这一份工作,让我可以服务这一群可爱的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进,“世界自闭症关爱日”走过6年时光,自闭症儿童也逐渐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不过,特教老师的目标并不停留于此,他们的努力,是在于帮助星星儿融入主流社会。
“这些孩子的进步,需要多方面的介入,我们除了为在校的孩子提供康复训练,也会关注孩子回归主流学校之后的情况,只要家长愿意,我们都会跟进。”梁月兴就曾经利用自己的周末,为一位回到普通小学读书的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提供指导,解决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为了实现孩子的社会化目标,就需要让孩子融入社区。”广州市康纳学校正在建立志愿者服务系统,希望与志愿者建立长期的关系,“可以协助孩子们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
尽管在康纳学校里,自闭症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将来的出路让老师们感到忧心。梁月兴说,“孩子最终融入社会很重要。但是,不同程度的孩子,其今后的目标也不一样。有些可以回归主流教育,有些却不行。而最基本的是,等他们长大了,能够独立生活,社会也能够接纳和包容这些特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