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拖鞋"为自闭症家庭传递希望
13日上午8时,40位志愿者聚集到哈市一家自闭症患儿康复中心,现场有三十多位自闭症孩子家长等候在一楼大厅,把两位教做拖鞋的志愿者赵桂芳和吕秀琴围住,争相询问制鞋技巧。此次爱心拖鞋活动是由本报王帮办工作室联合省残联推出的“爱心拖鞋”志愿助残项目,由本报王帮办志愿者培训、指导自闭症患儿家长制作手工拖鞋,通过帮办平台售卖,为这些自闭症患儿家庭增加收入。
志愿者教做鞋样
志愿者协作传授制鞋技巧
佩戴不同标志的三批志愿者分工协作,12个王帮办志愿者组织家长分组学习制作拖鞋的技巧。据王帮办志愿者“晨”(网名)介绍,本次召集志愿者帮自闭症家长做拖鞋非常顺利,因为名额有限,很多志愿者未能到达现场,活动当天打来电话称下次一定到。
一些佩戴“阳光志愿者协会”绶带的黑大志愿者们,“一对一”耐心地看护着孩子们。“一年多来,他们每周都来这里帮助孩子做康复训练,让家长们安心做拖鞋。” 志愿者组织者马波赞许地说。
还有一些穿着校服的志愿者在帮家长们缠线,据志愿者郭洋介绍,她此次带着由73中老师和学生组成的14人志愿者团队前来,一是帮着家长们做拖鞋,二是想向自闭症康复师学习一些照顾自闭症孩子的方法,回到学校后做讲座,鼓励师生们呵护自闭症孩子。
患儿家长称要打起爱心拖鞋品牌
康复中心负责人车德财表示,制鞋钩针被领走了80多个,线也不够用了,他会尽快再去采购一批,中心以后会将采购的任务交给家长委员会。
当记者采访坐在角落里埋头做鞋的自闭症患儿家长刘宏娟时,她认真地说:“我们要打起爱心拖鞋的品牌,做的鞋一定要有质量保证,而且我们难得有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所以要坚持到底。不管别的,就冲着这么多志愿者来帮我们,能给孩子的饭碗里多加一点儿肉,我们就知足了!”
三十多位家长席地而坐学做拖鞋
“把鞋给我吧,我先帮你勾个边儿,把线带紧点儿,但也别太使劲儿,你再试试。”边示范边讲解的志愿者是57岁的赵桂芳。“我今天上班,所以早上六点多就到单位把活儿干完了,想着赶到这,帮他们做点儿事……”
在教做拖鞋的志愿者中,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就是帮助挑选原料的吕秀琴,她接过孩子家长递来的拖鞋说:“你这样勾可能会有点儿紧,用26针起头可能会好点儿。”
心急的家长们席地而坐,一遇到问题随时发问,整个教室里洋溢着询问声和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