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生用节目诠释感恩的心
从小到大,看过无数次歌舞表演,惟有昨天,两个小时的节目,让记者自始至终泪流满面。舞台上,智障孩子虽笨拙但却准确的表演,聋哑孩子整齐划一、节奏明快的舞蹈,盲童优美而欢快的歌声,以及自闭孩子优雅动听的钢琴独奏,无不震撼着记者的心。大连市第八届特殊教育学生文艺汇演的19个节目,让记者真切地体味到,爱
是生命中永恒的旋律。
为了盲童举家搬迁
担任整台节目主持人之一的李兆纯,是一位先天性白内障者,他的视力为零。站在舞台上,李兆纯落落大方,他用自己圆润而具有磁性的声音,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
舞台下的李兆纯,自信而豁达。李兆纯是大连盲聋学校初二·二班的学生,今年18岁。李兆纯的父母是黑龙江人,为了儿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三年前,辞去工作全家迁到金州区。从入校的那天起,李兆纯就开始住校。在学校,李兆纯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多项技能。他能唱歌,会弹吉他、钢琴,还是学校盲人足球队的队员。白天,他和同学一起接受正规的文化课教育;晚上,就跟同学一起谈天说地,做自己的游戏,生活充实而快乐。
李兆纯说,虽然我看不见美丽的世界,但我的心理以及其他方面很健康。学校为我们设计好了未来,我的前途很光明。
妈妈收获“感恩的心”
8岁的邹正是个先天愚型儿童,他第一次登台和伙伴们、老师们一起表演歌伴舞《感恩的心》。舞台上,邹正的动作虽然不很协调,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动作落下。表演结束后,邹正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单纯而快乐地笑着。
记者采访邹正的妈妈时,却意外地得知他的妈妈孙琳是大连盲聋学校的数学老师。
辽宁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的孙琳,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盲聋学校任教。因为她的母亲是聋哑人,所以,她特别理解残疾人的甘苦。初到学校时,她报着一腔热情,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引领盲聋孩子走向光明。但她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所学,在盲聋孩子面前无用武之地。孙琳想过调动工作,可当她走进教室,看到聋哑孩子期盼的眼神,她的腿就挪不动了。
9年前,孙琳结婚。儿子2岁时,孙琳意外地发现儿子竟然是先天愚型孩子。不久,孙琳的婚姻解体,她独自一人带着儿子生活。几经挣扎的孙琳,最终还是从智障的儿子和盲聋的学生身上寻到了坚强生活的勇气。在学校,她耐心、认真地教学生;在家里,她慈爱、平和地带儿子。几年来,她亲手送过7个盲聋孩子考上大学。
甘做绿叶的指导老师
当聋哑孩子和智障孩子在舞台上表演时,他们的眼睛都盯着同一个目标——台下的指导老师。26岁的汤姗姗是大连盲聋学校的音乐老师,瘦小的她三个舞蹈下来,浑身热汗淋淋。
3年前,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汤姗姗被分配到盲聋学校。训练聋哑孩子舞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一个舞蹈动作她就得训练一个星期。排练一个4分钟的舞蹈,汤姗姗要和孩子们练4个月。每天,她的每一个指导动作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聋哑孩子就会找不到方向。好多次,看到聋哑孩子的动作达不到标准,汤姗姗急得自己哭。每到这时,聋哑孩子就给老师写信、写保证,让老师相信他们。看到孩子们如此懂事,汤姗姗更加勤奋地工作着。
汤姗姗对记者说,残疾孩子的学校,是块净土,让我变得更有爱心、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