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未署名的来信说尽了自闭症患儿母亲的内疚与苦恼
今年母亲节前夕,本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未署名的庆元妈妈的来信,讲述了她的儿子由于患有自闭症,不得不面临命运强加给他的遭遇,而她身为母亲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全文刊发于本报5月15日15版)。
这封来信在本报编辑部引起了巨大反响,再简单不过的文字,却淋漓尽致地叙述了这位妈妈抚育孩子的艰辛、困苦与无助。眼看着同龄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去学新知识,放学后又能和父母谈论学校里的见闻,而庆元县没有特殊学校,丽水的招生名额又有限,这位妈妈只能眼看着已经10岁的儿子在家无所事事,耽误了原本应该灿烂的年华。即使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这样“苦恼的幸福”,她也体会不到。
儿子不比别人差,这是妈妈最为纯真和坚定的信念。即便儿子到10岁时,才能用简单的两个字回答问题,她也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这位妈妈担心的是,在父母年老后,他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得不到好的照顾。然而,去哪买教材又难住了她,她希望好心人能够送几本,甚至旧书也行。
希望自己的孩子吃穿不比别人差,但是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又让这位妈妈的想法得不到实现。“半低保”政策的落空,让孩子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我们也不知道这位妈妈曾经多少次努力赚取生活费用,让儿子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又有多少次躲在角落里,独自抹眼泪。
这封信刊发后,很快就有读者打进本报热线,他们想更仔细地听听这位妈妈和儿子之间的故事,很想尽他们所能提供帮助。吴女士是第一个打进电话的读者,她告诉记者,自己很想为这位妈妈提供点帮助,希望本报通过各种方式尽快找到这位母亲。5月16日,读者樊小华也给晚报编辑发来了短信:“昨天读了这篇文章,很感动!我也是个母亲,非常理解她的心情。我不知道能为她做些什么,但可以为她订一份晚报。能否把她的具体地址转给我?”
这些读者和我们想的一样,希望为这位妈妈提供帮助,请这位妈妈尽快和我们联系好吗?电话、QQ、邮件……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也许有读者能够帮孩子圆上学的梦想,也许有读者可以提供学习的教材……我们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哪位读者有这位妈妈的相关信息,也请和本报联系,我们希望找到这位“大爱”妈妈,告诉她,我们和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