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恐慌”或缘于爱和认知的缺失
因为被诊断为自闭症,5岁男孩灵灵被亲生父亲刘某勒死在他的老家——湖北省赤壁市神山镇的荒山里。刘某被拘捕后谈到勒死自己孩子的原因称,“伢有自闭症,每个月都要花不少钱,我们真是负担不起……”为了给孩子看病,他打着两份工,非常辛苦,夫妻俩也经常为儿子吵架。
每个人的不幸都不会是相同的,在沉重的医疗负担之下,刘某的精神被压垮了,选择了让孩子永远解脱。但是,刘某一家以及所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并不会因此而解脱。对于刘某,他会终生背负沉重的杀子阴影;对于有同样疾病孩子的家庭,他们会担心恶梦永远不会醒来,仅仅是医疗负担,就可能把全家压垮。
不过,真正让刘某勒死自己孩子的,还是爱和认知的欠缺。如果有更多的爱和耐心,他原本是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即便没有更多的治疗和花更多的费用,也可能让孩子有不比普通孩子差多少的人生。
尽管自闭症的治愈率比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一旦患上自闭症,就无法治愈。即便没有钱治疗,了解一些自闭症的基本信息,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个世界对于自闭症孩子是恐怖的,孩子担心受到侵害,由于害怕,自闭症孩子自我封闭,不说话,甚至不愿意进食。因此,陪伴自闭症孩子,减轻和打消他们的恐惧感,给予他们保持足够营养的食物,是让他们正常成长的基础。
如果还能参照澳大利亚自闭症患者唐娜·威廉姆斯成长后写的一本书《另外的记忆》(Nobody Nowhere),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照料和陪伴自闭症孩子,最终可能让孩子摆脱自闭和孤独,成长为一名正常人。如果做诊断的医生把这些信息告诉刘某,也许刘某就不会陷入绝望而杀子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也能让刘某以及更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打消疑虑和担忧——一些自闭症孩子其实具有记忆力、数字、写作和绘画等方面的特殊才能,美国电影《雨人》对此有生动的描绘。当然,并非所有自闭症患儿都有特殊才能,在自闭症孩子中,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只是少数,但是,如果刘某及其他有自闭症孩子的父母能看看这部电影,也会稍稍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减少绝望,知道如何对待自闭症孩子。从这一点看,刘某的杀子除了爱心不够和经济条件欠缺外,还在于他对自闭症本身知之甚少。
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人,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其实都还很浅显,有时甚至是无知,常常是把没有自闭症的孩子当作自闭症来看待,以至于毁了孩子,也毁了一个家庭。尽管对自闭症的诊断已经有一些标准,而且也能大致推断自闭症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但是,任何诊断都有误差,更何况是一种人们还认识不清的疾病。
新西兰著名作家简奈特·弗兰的经历,为人们理解自闭症提供了难得的样本。简奈特·弗兰从小被诊断为自闭症,及至成人,又被诊断为抑郁症,她的医疗记录上总是写着:害羞、极端内向、交谈困难、有严重自闭倾向,怀疑有防卫掩饰的幻想或妄想。后来她被送进疗养院,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接受各种各样的治疗中,弗兰感到了绝望,想以自杀来了结她痛苦的生命。接着她被转到另一所精神病院,医生发现,弗兰如果以书面与医生和其他人交谈,却条理分明,行文流畅,甚至精彩生动。
在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严密看护下,弗兰未能自杀,她转而对医院里的所有书刊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并开始创作,向报纸杂志投稿。她的那些被认为是呓语、胡说、前言不搭后语的东西居然很快发表,约稿信如雪片般飞来,她的文字、小说、诗歌陆续在一流文学杂志刊发,而且频频得奖。这些事实犹如阵阵惊雷,彻底劈碎了医生们的诊断和自信,他们对自己用在弗兰身上的“侵害性治疗”感到羞愧,急忙对她停药。医生们终于静下来倾听她的谈话,阅读她写的东西,仔细分辨其中的暗喻、想象、象征和每段文字的真正意义,家人也为当初对待她的行为感到羞愧和后悔……
5岁的灵灵未必是天才,但即便不是天才,他的父母如果能给予他无限的爱,这样的爱未必是物质上的充分丰富满足,却应当是最温暖的呵护,如果能对自闭症有更多认识和了解,灵灵的悲剧就应当能够避免——他原本可以有正常的生活,甚至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