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闭儿,名存实亡的婚姻要延续吗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白百何“出轨门”终于在其丈夫陈羽凡发布的一份宣布已经离婚的微博申明中暂时告一段落。
从被爆出明星白百何在泰国密会小鲜肉模特戏水出轨,到丈夫陈羽凡夜店私会美女、极力否认、承认离婚,最终陈羽凡发布微博声明:表示两人已经于2015年协议离婚,自己为了照顾孩子将无限时退出娱乐圈。并且又以一封写给白百何的公开信承诺:即使离了婚,也要全力守护你。
4月16日下午,白百何针对出轨风波首发声明承认离婚,表示“在孩子面前我们永远是一家人。希望大家给我们一点你时间和空间,把我们的家事留给我们自己处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为了给元宝的童年一个完整的家庭,我们没有对外公布这一事实。为此给大家带来的所有麻烦,向大家诚挚道歉。”
然而在这起疑似“出轨”事件中,更多的细节也披露了白百何和陈羽凡至今已经离婚一年多,但是2017年4月11日,白百何在即将开播的《外科医生》发布会上还提到陈羽凡“我家陈老师”;2016年白百何参加《跨界歌王》,不仅求助老公陈羽凡对自己进行唱歌方面的指导,还在微博上多次提到陈羽凡,并且转发微博甜蜜互动。
陈羽凡也在微博帮忙宣传白百何新电影。不仅事业上有老公帮忙保驾护航,日常生活也是很甜,种种迹象,一点也看不出协议离婚的样子呢。
在这桩名存实亡的婚姻中,如果正如白百何申明所言,真的为了孩子好,是不是真的应该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声明,第一时间减小影响呢?从12号中午到16号,舆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小,而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文字中,被热议,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也许正如网友评论: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真的只看利弊吧。
如果明星离婚后依然大秀恩爱是为了利益考虑,那么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也依然有很多像白百何和陈羽凡一样的夫妻,已经因为孩子和种种压力没有了爱与情,但是却依然延续着得过且过和名存实亡的婚姻。
为了孩子,名存实亡的婚姻真的需要延续吗?
在重重压力中迷失 维系名存实亡的婚姻
一位星妈说白天上班还得带孩子,晚上到家了,老公还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夫妻之间的否定、指责、抱怨成为普遍状态。
虽然,国家政策目前对自闭症群体的确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无法顾及,但是在《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的调查显示,43.8%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事实。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父母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经历否认——迷茫——愤怒——内疚——痛苦——逐渐接纳的心路历程。
然而这个过程越长,无论对孩子的成长康复和心理帮扶都越不利。
在道道阁儿童之家做的一项调查中,一位星妈2015年离婚了,一年多后她订婚了,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她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什么滋味都有,毕竟带着一个自闭症孩子的二婚与一婚太不同了。
还有的夫妻已经离婚了,为了孩子仍然住在一起。后来因为经济和精神的压力不断吵架,不断抱怨,最终大吵了一架,爸爸甩手走了。
也有很多家长在微信群内讨论孩子和婚姻,一位星妈在问:“我的孩子该怎么办?”有很多回复说理解她。但是她又说没人能理解!
也许对于很多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别人是理解不了的,自己的酸甜苦辣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品尝!
有时候,影响一个孩子情绪的,也许只是父母一次不经意的吵架和关心。
有时候,与自闭症儿童一起被放弃的,还有坚持的耐心和爱心。
无法承受的重压 让“爱”成为一件奢侈品
据了解,对于绝大部分自闭症孩子家长长期持续的照料压力、精神和经济压力,不断影响身心健康,造成家庭系统失衡、生活质量下降,对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和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对自闭症家庭来说,高昂的康复费用和异地进行康复训练所需的生活费用都难以承受,因此,直接导致夫妻双方两地分居,大部分家长患有轻度或者重度的抑郁症及心理疾病,“爱”就离彼此越来越远。
夫妻双方日渐生疏,爱情包括亲情渐行渐远;父母不懂得如何去更好地爱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他内心渴望交流、渴望爱与被爱,可是他们与其他人不在同一条轨道上,更不明白如何回应父母的爱。
于是,爱就成了一件奢侈品,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却看不到、摸不到,更碰不到。爱明明存在,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隔阂与分歧。
2016年6月媒体报道的西安交大教师李艳芝突然去世后,留下20多岁大龄自闭症孩子无人照顾,经媒体和当地残联联系到多年前离婚的丈夫,也不愿意履行抚养权,只得托付给孩子的舅舅。
看到似乎永远没有进步和巨大改变的孩子,爱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名存实亡。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非常非常累,身心疲惫、心力憔悴,而且还要应对来自亲朋、同事以及社会的冷漠和拒绝,很多家庭因为来自各方的压力最终选择了离婚,好一点的会给抚养孩子的一方一部分生活费,最差的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任其自生自灭。
如何唤醒自闭症家庭“爱”的教育
对于众多自闭症家庭来说,营造爱的环境至关重要。
圈内著名的汉普爸爸在谈到自闭症家庭时曾感慨:自闭症家长有几个不想离婚的?
他谈到,自闭症孩子就像一粒有先天缺陷的种子,他们的家庭就是他这一粒种子所在的土壤。进入自闭圈8年多了,最初见到单亲妈妈带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状况,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很鲜有。随着接触自闭症家长越来越多,他发现十个家长有八个处于不正常婚姻状态中。不是已经离了,就是走在去离的路上!
汉普爸爸也深感疑惑:是因为有一个自闭症孩子让夫妻离了呢?还是不牢靠的夫妻关系经不起自闭症的风吹雨打呢?
他觉得,其实大人与大人之间比大人与自闭症孩子之间更难以沟通和改变,因此大人与大人之间的分崩离析就是趋势。但是,大人却在努力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改变孩子,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所谓改变,只是强对弱的施压。强对强的施压无效了,就离了。
就在前不久圈内另一对著名的家长秋爸爸和秋妈妈登上央视《朗读者》的舞台,向亿万观众讲述他们的双胞胎自闭症孩子的故事,并且朗诵了海桑的《给我的孩子》,感动了千万自闭症父母。
虽然一路有过坎坷与艰难,但是他们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带着双胞胎自闭症儿子在康复训练的道路上竭尽所能,不屈不挠,最终双胞胎儿子秋歌和秋语不但能够开口说话,还学习了简单的知识,在北京的一家培智学校上学(更多感动故事阅读《同为自闭儿博士爸爸,却被秋爸爸的“爱与勇气”戳心了!》)。
自闭症患儿需要康复教育,其实,最需要教育的应该是自闭症患儿父母“爱”的家庭教育。
如果仅仅是为了孩子,却又总是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不断地伤害着彼此和孩子,那么这样的婚姻对于孩子和对方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汉普爸爸说,只要夫妻同心,自闭症不是什么难题。
夫妻同心既是目标,也是起点。
一位星妈在网上留言,看到自闭家庭的普遍现象,睡不着。越来越认识到,有特殊孩子或者体弱多病孩子的家庭,大都是婚姻不睦的家庭。就像很多普通的孩子,没有自闭,身体也好,但是厌学,甚至轻生厌世,犯罪等,也和家庭环境有关,总之,两个字,缺爱。决定孩子身心健康的还是家庭环境,而家庭环境的主要核心还是父母的感情问题。我觉得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最起码双方要有一个人认识到,有一个人愿意努力付出,力挽狂澜,孩子才可能好。因为爱,是康复孩子的基础。在没有爱的家庭里,孩子是不可能身心健康成长的,没有爱,想走出自闭也难!
对于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多数家长认为康复费用难以承担。康复费用高的现状一方面是因为自闭症康复教育师生比高(1:3),场所和专业要求也高,导致康复成本总体较高。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相当部分的机构是民办性质,其中又以妈妈型机构为主导,缺乏政府和社会支持,主要依靠收取家长康复训练费来维持生存。
因此,唤醒自闭症家庭“爱”的教育,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民办机构发展,通过培训师资、购买服务、提供免费或补贴场所等方式,大力支持民办机构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有专家指出,我国残疾人事业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事业,要解决自闭症这一社会问题,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法规,完善政策,发展专业、培训家族、支持机构,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