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那‘孤独’的孩子去上学
8岁的太原女孩小雪(化名)患有孤独症。一直以来,小雪的妈妈李女士在带女儿治疗的同时,更希望有一所学校能够接受女儿就读,但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让她失望。近日,记者在其家中见到母女俩。
3岁时,被确诊患孤独症
李女士告诉记者,小雪3岁时还不会对父母微笑,在省儿童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小雪患儿童孤独症,而后在北京一家知名医院再次确诊。
专家告诉她,需要抓紧进行行为矫治。随着小雪一天天长大,其孤独症行为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不爱玩,不爱做游戏;特别依恋自己用过的杯子、梳子,而对爸爸妈妈却缺少依恋感;一到陌生的环境,小雪就大哭大闹,要求离开;没有好朋友,若身边有人,小雪就会捂住耳朵,长时间地自言自语,对身边发生的事漠不关心。李女士是一名中专教师,通过参考资料,她一点点学着对孩子进行艰难的行为矫正,教孩子有需要时,要主动向妈妈提出,不能采用哭闹的方式,并经常带小雪去公园和超市。为了让小雪多与同龄孩子接触,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小雪4岁时,李女士走访了多家幼儿园,但屡次被婉拒。最后终于有一家幼儿园接纳了小雪,可第一天“入托”,小雪就哭了一天,连胃液都吐了出来,李女士被迫带回了小雪。
上学路,曲折中全是失望
2003年初,小雪再次走进一家幼儿园学前班,老师是一位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对小雪进行特别教学。在家长和老师的努力下,半年后小雪毕业时,考试得了双百分,还交了几个小朋友。李女士想,这下可以送小雪上学了。她希望小雪能够得到正常的教育。她跑了好几家小学,最后,一家私立小学接纳了小雪。在小雪刚入学时,李女士向校方提出请求,在小雪入学一定时间内,她要陪读,教小雪逐渐适应课堂的环境,但校方没有答应。而后小雪上课时,时常扰乱课堂秩序,只待了几天被迫退了学。
无奈中,课堂搬到了家里
无奈中,李女士买来课本和学习用具,开始在家里自己教小雪。李女士说,小雪也许永远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但通过社会接触能帮助她缩小与正常人的差距。“我不是要孩子认多少字,她需要一个机会,学会照顾自己。将来走出家门,碰到困难会向别人求助,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据了解,目前,我省没有专门的孤独症医疗训练机构,大多数儿童在家里由家长陪侍,缺乏与外界接触。大部分孤独症儿童,智力受到影响,但部分儿童的智力可以接受正常教育,他们只是需要社会创造一个机会。本报记者梁成虎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反应特殊的精神疾病。对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预防,进行行为矫正,才能帮助他们缩小与正常人的差距,使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儿童大多智商低于正常人,20%的人智商接近正常人,甚至高于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