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孤独症论坛在北海召开 为孤独症儿童奔波努力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正芳
3月26~27日,首届“三心(爱心、耐心和信心)工程”孤独症论坛在北海召开。在会上,记者认识了一批为拯救孤独症儿童,坚韧不拔作出不断努力的专家、特教老师和家长。他们为了让这些封闭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早日走上健康人生之路,超乎寻常地付出着“三心”。
50万元搭建交流平台
举办这次论坛的是一位姓艾的先生,他个人出资50万元,让所有参会人员免费吃住。原计划200人的论坛最后爆满,300多人将会议厅挤得满满当当。增加的这些人全是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他们知道消息后,纷纷从广西各地赶来。
艾先生的儿子今年6岁,两岁时被医生诊断为孤独症,通过4年不懈的训练和教育,情况大为好转。他告诉记者:“举行这次论坛,就是想为家长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训练孩子时少走弯路。”艾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一再强调在报道中不要提及他的公司及名字,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不值得多提。
这次论坛对治疗孤独症在理论上有全面的阐述,在操作方法的介绍上也有很强的借鉴性,受到参会家长的极大欢迎。一位从河池专程赶来的家长对记者说:“我在这次论坛中收获很大,艾先生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我们全家会一辈子记住他!”
特教校长攻克难题
在此次论坛上,一批在治疗孤独症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受到表彰,南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培智学校校长吴翠英就是其中之一。
吴翠英介绍,我国约有孤独症儿童100万左右,目前尚无完全根治孤独症的治疗方法,但通过早期干预,让患儿接受良好的训练和教育,则可以使患儿的情况有显著的改善。2001年11月,吴翠英在世界宣明会的支持下,办起了广西第一家孤独症训练机构,开始训练和教育孤独症儿童。由于有关的训练和教育方法在当时没有多少现成可借鉴之处,她不断摸索,还翻阅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并多次参加在全国举办的各种培训。就在2003年春天和夏天,其父母相继去世时,吴翠英因为在外忙碌奔波无法为两位老人送终,至今还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值得欣慰的是,吴翠英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至今已接收了240多个孤独症儿童,通过训练和治疗,目前已有130多个孩子进了幼儿园和小学读书。她还编写了一套教材,家长按照上面的方法训练后,纷纷反馈“效果相当不错”。
四处奔波为患儿找“家”
26日下午,记者在孤独症论坛听课时,邻座一位中年母亲向广州来的学者发出请求:“我快撑不住了,你帮帮我吧。”记者忙问缘由。原来这位彭女士的儿子也患有孤独症,她以前曾与几十个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创办了一个机构,但由于入不敷出,目前处于困境,希望这位学者给她出个主意。
彭女士介绍,2000年,她与14个患儿家庭一起成立了柳州市孤独症家庭活动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得到了一个欧盟基金会的资金支持,“最多的时候,参加小组的有67个家庭。”但11个月的资金援助结束后,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的家庭无法支付房屋租金和教师的工资,而自动退出。剩余的7个家庭艰难运作了几个月,亏了7000多元后也散了。现在,彭女士用自己的房子接纳了4个孩子一起训练。
彭女士表示,这种论坛很难得,为了让更多的患儿家长不错过机会,她联系了38个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来听课,顺便也向专家讨教一下机构运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