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口环境的6大特征
在未来的社会中,社会结构的重组、生存规则的改变带给孩子的挑战将远远大于我们。人口的结构、分布,数量、质量,是儿童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会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为大家勾勒出一幅儿童未来所处人口环境的素描图。
未来的家庭:倒置的金字塔型
截止到1995年,我国累计独生子女数达到8000万人;截止到1997年,累计独生子女数达到8800万。城市多一点,农村少一点。今后,中国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人群会越来越多。
按照中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未来的中国城市里会形成相当多的“421”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子女。
目前,在全国所有的地区,如果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无条件地生育两个孩子。但是,我们在上海、北京都做过调查,目前已经生了一个孩子的夫妇,还愿意再生一个孩子的不到50%。所以如果从城市里的趋势来看,今后的家庭至少50%仍然是“421”家庭。所以,中国未来的家庭结构,还是一个很标准的倒金字塔型。
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家庭在孩子身上投资的平均水平也会大大提高。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极大增长;而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出现消极影响,如过度消费等。同时老年长辈居多,四个老人面对一个孩子,很容易导致过度溺爱等问题。
我们特别要看到,下一代人的赡养的负担会加重。所以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早已不再合乎时宜。而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果你是今天的年轻父母,你就要未雨绸缪,在养儿的同时,进行防老准备。
未来的人群:一个银发的世界
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0%。到2040年,老年人的比例将达到21%左右,也就是说每5个人里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想象,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银发的世界。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未来老年女性将超过老年男性。也就是说,未来儿童见到的老奶奶将远远多于老爷爷。按照预测,未来女性的平均寿命将比男性高出六七岁。
现在,许多国家都存在老龄化的趋势。而老龄化的社会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失去一定的活力,创造性会下降,创新的动力和热情会减少。这一切都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对于社会的进步来讲,活力、创新与冒险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未来的儿童教育,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未来的父母,越来越多的离异夫妻
我们搜集到的中国历年的离婚人口比例,1990年全国的数据是0.6%,到了2003年增长到1.1%左右。这里指的是处在离异状态人口的比例,而不是离婚的比例。因为在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离异以后又结婚的,会统计在再婚一栏里。所以我们现在说的是现实当中处在离异状态的人的比例。
按照社会学家的预测,未来中国离婚人口的比例还会上升。这说明,未来越来越高比例的儿童会生活在离异的家庭当中。
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家庭解体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升。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和生活在完整家庭中的儿童,成长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夫妻,却有永远的父母。父母双方对家庭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亲人逝去,以及由于传媒的日异发达所传播到儿童眼中、耳中的危机事件,对儿童还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不应再像过去那样,只让儿童停留里离真实社会很遥远的童话世界里,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同时要有寻找危机干预的技巧。
120﹕100,一个过度倾斜的性别比
男孩与女孩的出生性别比正常值应该在103:100到106:100之间。我国1982年的儿童出生性别比为107:100,比正常水平略高一点。到2000年,男孩与女孩的出生性别比为117:100,目前为120:100。让人不安的是,这还仅仅是全国的平均值。在海南、江西、福建等个别省,出生性别比甚至到了130:100以上。
虽说因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历来都有很严重的男孩偏好系统,但出生性别比却一直是正常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超声波手段的发展,使得父母对儿童性别的选择有了实施的技术手段。当生育数量受到政策控制的时候,一些父母往往会通过超声波检测,发现是女孩就流产,是男孩就留下来。这种偏高的出生性别比是对女孩生存权力的极大伤害。
我国现在每年出生的儿童大概有1600万到1800万之间,按照120:100的出生性别比计算,每年出生的男孩将比女孩多200万左右。
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使出生性别比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然,这个办法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现起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人们意识的转变,需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过,在这方面也有很成功的例子。同是亚洲国家的韩国,原来的出生性别比也相对偏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控制,在短短的15年间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男孩:不是最小,就是唯一
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规定。如城市里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而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基本上实行的一个半孩子的政策。即年轻的夫妇结了婚以后,如果第一个生的是男孩儿,按照现在的国家政策,就不能再生第二胎了。如果生的是女孩儿,还可以再生一个。
那么,按照政策来生育两个孩子的家庭是什么情况呢?第一个肯定是女孩。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男孩儿都不可能有妹妹,只可能有姐姐。
这种只有姐姐没有妹妹的现象,使得现在的男孩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就是最小的。
由于家中没有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男孩总是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很少有机会去学着照顾他人。这种现象将有可能使这一代男孩的责任感普遍下降。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为男孩创立一个培养勇敢精神、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成长环境,而避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留守的儿童,流动的家庭
中国现在的流动人口已经有1.4亿,占了中国人口的11%。跟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人出来找活干的情况有所不同,目前大概有15%左右的流动人口是举家流动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在农村留守。留守儿童是什么状况?父母都到城里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整个这一年的时间,儿童基本上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流动人口中的儿童一部分会进流动人口学校,但是目前这种学校大部分都不是十分规范。另一部分是就近在城里入学。但是这部分儿童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儿童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的。小小的年纪,长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孩子的心理往往会很受压抑。
而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他们眼里的父母越来越陌生,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产生教育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部分儿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怎样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应该成为各方面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由这份人口状况报告可以看出,未来儿童的生存环境,与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将会有太多的不同;我们所获得的成长经验,可能无法真正有效地解决孩子的所有难题。因此,面对未来社会,如何培养求新、思变的下一代,应该成为每一位新一代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