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孤独症研究公认从凯纳开始
凯纳在1943年第一个对11例孤独症儿童作了详细精辟的描述。他报道的11例患儿均于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异常行为,且所有儿童都存在以下特征:如对人、对环境建立不起通常的关系,自我封闭,被抱起时缺乏准备姿势等。这一行为被描述为"钻进壳内似的冷漠"。凯纳的病例中2/3有言语能力,另1/3则始终缄默,即使存在语言,也无沟通作用。这些孩子有极好的机械记忆,如背诵诗词、歌曲、历代领袖的名称,使得父母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至于那些缄默的儿童偶尔会说出几个单词,如"妈妈"、"宝宝"、"天亮了"等而使人惊奇不止。或者鹦鹉学舌般地重复别人的或听到的言语,人称代词经常颠倒,你、我、他混淆。他们要求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如一个患儿到婆婆家,改变了环境和房间陈设,就大哭大闹,直至返回家里后才安静下来。
凯纳认为所有孤独症儿童都具有天赋的良好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想像、辨认、理解、记忆、判断、思考等能力。这点后来证明是错误的。他发现所有孤独症儿童出生后就表现出异常,"与生俱来地缺乏与周围人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因而称之为"早期婴儿孤独症"。后来积累更多病例后,学者们发现约2/3的病例是如此,另有1/3的病例,开始一两年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以后才起病。至今所有国内国外的标准均将起病于2岁半或3岁以内作为诊断孤独症的标准之一。
凯纳受当时精神分裂症包涵许多组成部分概念的影响,也将孤独症归属于精神分裂症,现已证明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在起病时间、症状特征和家族遗传史等方面有本质上的差异。凯纳将孤独症的病因归之于"天赋",其实病因至今尚不明确,而遗传只对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能有关,尚有神经结构、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等其他原因。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凯纳有某些错误观点在所难免,但是他对孤独症所作出的众多精辟论述是有深远意义的,因此,至今世界上都公认对孤独症的研究由凯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