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从关注家长开始
儿子还是那个儿子。“但以前,我横竖看他不顺眼,这两天,感觉好多了。”邓素琴(化名)说。
邓素琴是在参加共青团贵阳市委主办的“青春岁月,我们共同成长”帮助孩子正视网络家长系统培训会之后,心态发生变化的。
8月6日上午,当培训会开始,邓素琴一说起儿子,顿然泣不成声。
邓素琴的儿子15岁,原本勤学上进,老师一向认为,他考进贵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应该不成问题。
然而,今年3月,工作繁忙的邓素琴突然发现,儿子染上了严重的网瘾,学业荒废,性格变得自闭,远离了平日喜爱的游泳、打篮球等运动。为进网吧,还一次次找借口向父母的亲朋借钱。
“他甚至不想参加中考了。”邓素琴急了,时常严厉训斥儿子,或干脆动以棍棒,可这样不但没作用,母子关系反而降至冰点,双方冷若路人,竟无话可说。
儿子最终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
几乎都是带着与邓素琴一样的悲情,贵阳市及省内安顺、黔南等其他地区的家长闻讯蜂拥而来,将200张培训会入场券一抢而空。
“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和环境给予的。每一个问题青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我们认为,关注孩子,必须从关注家长开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共同成长。”团贵阳市委书记马磊说。
过去数月,蔡云等团市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多次深入贵州省少管所和省安宁医院。
“一对天分优秀的双胞胎姐妹,长期承受着母亲‘不考100分就是丢脸’的畸形教育压力,最后,母女3人都被诊断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进了安宁医院。”蔡云说。他们因此将培训的关注点放到了家长身上。
本次培训分为8个单元,包括“孩子为何迷网?如何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父母为什么会生气?了解自己的情绪、期望与价值”、“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心声,学会‘听其言,观其心’,掌握‘反映式倾听’技巧”、“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民主教养方式如何实施”等内容,紧紧围绕家长与孩子间在彼此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如何建立互信而展开。
所有这一切,始终面向全体家长,贯穿了体验式、游戏式、讨论式、感悟式的特点。
入夜,一名中学生正在家里上网搜索资料,任某单位局长的父亲在外应酬完毕酒气熏天归来。
“谁让你上网的?快去睡觉!”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厉声说。
“你就会喝酒,什么也不知道。”孩子也没好气地反驳。
“我一个局长,谁敢这样对我顶嘴?你……”父亲举起了手掌。
孩子夺门而出,跑到了一家网吧……
这是由志愿者表演的一个“亲子对谈”小品。与培训内容结合,这样的小品有20余个。它们都是志愿者根据现实生活编写的,活生生地向家长们展示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
两天里,现场气氛一直十分热烈。家长们兴致盎然,亲身参与小品表演。好几位家长及随家长来到培训会的“网瘾少年”,当场登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孩子就像小鸟一样,一旦失去家的温暖,就会迷失方向。培训会的感觉非常好,让我学到了怎样和孩子沟通,要以身作则,关心和鼓励孩子。”许多家长都写下了类似的“感言”和“回馈”。
他们希望培训能形成机制,长期坚持下去,走进学校、社区,走到其他地区。
第一天的培训结束,邓素琴回到家,便尝试将居高临下的姿态降下来,用平等交流的方式主动与儿子沟通,效果出奇地好。
“他居然提出让我陪他去游泳、打篮球,还和我谈起了心中的理想。这可是好久没有的事了,我的心情也跟着好多了,对儿子重新有了信心。”邓素琴再次流下了眼泪。
“其实仔细想想,儿子身上还是优点多于缺点。过去我也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不一定对,但又不明原因。现在总算明白了。”她说。
来自北京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李洁是培训会的志愿者之一。她曾经参加过许多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心理咨询活动。“培训会显示,这种社会覆盖面很广、互动性很强的集体心理疏导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