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自闭症患儿调查
华师大特学院研究自闭症的周念丽博士告诉记者,按国际人口比例统计数据显示:自闭症患者占万分之四至十五,目前仍呈现上升趋势。泉州地区如按700万人口计,则有1000—2800多人患有自闭症。在泉州一家接收儿童自闭症训练机构,负责人陈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目前很多家长对自闭症认识不足,导致很多患病儿童延误了最佳训练期(3—6岁)。昨日,记者在该中心调查时发现,他们中心的患儿50%以上延误了最佳训练期。
患病儿童有怪异举动
日前,记者在泉州丰泽区东海滨城找到了一个专为自闭症患者而设的教学点,见到了柳腾华老师和三个年少的自闭症患者。小金(化名)是泉州丰泽区人,他已经12岁,从外表看,他还是个长相十分秀气的少年,不过他常常会产生一些习惯性动作:如没有任何原因的摇头或拍手等经常性怪动作;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将手和脚伸进嘴里。他有语言障碍,小时候就无法说话,不能和人用语言交流;另一个15岁的男孩叫小奇(化名),他外表也很秀气,理着短发,个头挺高,性格显得尤其内向,同样不喜欢和人交流,发音含糊不清。从小就好像生活在只属于自己独特的世界里。他不喜欢接触人,喜欢旁若无人独自行动。平时自言自语。他爱动,坐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另一位女孩叫小杨(化名),今年11岁,她常用嘴咬伤自己,身上有很多的伤痕,说话时吐字不清晰,但她却喜欢和人交流,会不停地叫“妈妈”这个词。经专家诊断他们均患上了自闭症在那里接受教育。柳老师介绍,该中心除三个孩子来自莆田、福州外,其余9个均来自泉州地区。
自闭症患儿被误为“神童”
泉州有位李先生的儿子长得眉清目秀,有惊人的机械记忆力,只要问他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不假思索他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报出;只要他到过一次的地方,无论地形有多么复杂,他都能找到那个地点,父母亲开始还误认为他是个“神童”,后来却发现他的理解力很弱,他能回答5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下2个,但问他5减3等于多少时,他却回答不上。他的父母四处寻找专家,竟被诊断为患了自闭症,可是当父母知道孩子患上自闭症时,却误了纠正最佳时机,而类似由于孩子患了自闭症,家长知之甚少造成延误最佳时机的又何止李先生一人。
自闭症儿童施教艰难
据陈女士称,由于她有一个自闭症患儿,自从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她接触和了解了很多有关自闭症患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对这种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特殊孩子的反常和家长的无奈让她动了心。于是她创办了儿童发展中心,为泉州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的同时开展教育,为当地自闭症儿童和家长提供帮助。
2004年8月时中心只有5名学生、4位老师,如今该中心已有学生14人,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14岁;学校配有12位老师,基本上达到了一对一的教学要求。目前资金主要靠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支持。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这些特性给教学和训练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加上他们的智商无法测定,人数又不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学校,这对他们的教育是不利的。陈女士强调,针对自闭症患者,训练教师必须一对一训练,一人一教案;由于在交往、情感、认知、行为、言语、自理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存在着缺陷,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训练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经把孩子送到各种康复机构去治疗,如果方法得当,他们会一步步摆脱自闭,慢慢走向具备正常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
自闭症最佳训练期3至6岁
周念丽博士告诉记者,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特殊类型,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表现为接受性言语的特异发育障碍,同时伴有一些情绪、行动障碍和精神迟滞,3岁以前就有发育异常和障碍,有些症状虽与精神分裂症相似,但不是非常早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据有关研究,自闭症儿童70%—80%伴有精神迟滞,但也有少数智能优秀者。其形成原因主要有遗传性疾病、妊娠期疾病、用药不当或是大脑半球机能障碍。其表现还有语言交流障碍,即不和别人说话,自言自语;缺乏身体肢体的交流,如别人问话时,不会点头摇头、不会用手指指东西。其中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约为7∶1。
研究自闭症的学者们普遍认为,早期发现、坚持治疗,可以使患儿尽快地、最大限度地获得沟通能力,回归社会。一般来讲,3—6岁是最佳训练时期。因为,患此病的孩子缺乏的是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而能力是可以靠后天的培养教育逐步得来的。千万不要只想依赖药物的作用使孩子恢复正常。她分析道,普通人对这类疾病存在偏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就会转好、这种病没法治、营养药可以治好、什么药都没用、得病是因为父母不关心等七个认识误区。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7种可疑为有自闭症倾向
周念丽博士提醒说,以下十几种行为就是孤独自闭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下其中的7种行为,就应该怀疑儿童有自闭症倾向了。1.对声音没有反应;2.难于介入同龄人;3.拒绝接受变化;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6.喜欢摆弄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动作发展不协调;11.对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的哭闹;15.特别好动或不动;16.拒绝拥抱、亲吻;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18.用动作表达需求。
针对这种自闭症儿童施教问题,周博士最后建议家长们首先一定要有耐心,其次施教时尽量多用图片,以表扬为主从而减少他们的坏动作和减少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