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孤独症患者 请打开心灵的天窗走出阴影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他们中,有的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一旦工作完成,干其他事都打不起精神;有的虽然认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空闲时候惟一感觉是强烈的孤独感;有的沉溺网络;有的与宠物“相依为命”……都市人潮人海中,他们是游走的孤独一群。繁华都市,热闹街头,人头攒动,在他们眼中只是迷离而无关的风景。
作为现代人心理失衡的一种不健康状态,越来越多的都市孤独症患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冰冷的都市钢筋水泥中,面对纷繁的人际,职场的压力,从成功人士到普通打工仔,都有人身不由己滑向孤独症的困境。
[个案]我很忙碌可是我很孤独
讲述一:刘玉兰,成都武侯区机关工作。
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几乎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孤独游走”。不是没有人可陪伴,只是我特别钟情这种孤独而自由的状态:生活中,总要和周围的人甚至生活本身不断妥协,所以我需要这样的机会梳理自己的情绪,找回激情。
讲述二:周东,成都一媒体工作。
我常常忙碌到晚上九十点钟。可不管多晚,我都固定要去东华门街的一家酒吧,要一杯啤酒,和身边的陌生人聊聊天。大多时候,午饭、晚饭都是一碗面条。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情。然而,只要一停下来,自己都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去酒吧,也是为了让自己有充实的感觉。
我来自遂宁,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这家媒体,从此全力以赴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打拼。由于太专注工作,快30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看到其他同事朋友与爱人孩子的温馨场面,心里有点酸酸的,有时真有点嫉妒……我总感觉自己像戴着面具生活。一离开工作就感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
讲述二:刘立栋,成都成华区开公司。
开公司这两年过的是没日没夜的日子。当初开公司目的很明确,一方面觉得在原单位无所事事,天天上班就是看报聊天,下班约着吃饭、打麻将,不甘心就此提前过上养老生活;另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忙一些,生活充实一些,做自己想做的事。
谁知公司一开张,远远不止一个忙字:白天打理各种业务,晚上还要陪客户吃饭、联络感情拉关系,夜里睡觉也不踏实,满脑子都是公司的事,完全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
以前不忙的时候,你发现别人在忙,找不到朋友可以说话、谈心,心里不踏实。等到自己忙的时候,发现没有人愿意和你交流、谈心,因为你开公司,在别人眼里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朋友都和你保持一定距离,而你也确实没有时间去和别人沟通。不管怎样,都觉得自己很孤独。
[专家把脉]走出孤独的阴影
孤独感带来的通常是情绪低落、忧郁、焦虑、失眠等症状。川大华西医院刘玉平教授告诉记者,有孤独倾向的患者来就诊时,失眠、焦虑等临床症状往往已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并不知道症结在于孤独倾向。
虽然大多数孤独症患者还只是有孤独倾向,其严重性还没有达到需要临床治疗的程度,但作为现代人心理失衡的一种不健康状态,越来越多的都市孤独症患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刘教授认为。
孤僻消极的个性是引发都市孤独症的内因,现代都市的拥挤、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信息的泛滥以及单门独户、封闭的现代住宅等则是外因。
“工作狂”:学会放松,学会生活
城市中孤独感较强的人群,大多职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在成都,像周东这样的人不少,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没有周末和假日。家的意义只是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他们痴迷在工作里,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一旦工作完成,干其他事都打不起精神。虽然认识很多人,却很少知心朋友,空闲时惟一的感觉是强烈的孤独感。于是,他们只有继续工作,来填补内心空虚。遇到工作以外不顺心的事,也只会以拼命工作的方式来逃避。
过分依赖职场竞争带来的成就感与充实感,而忽视个人日常生活精神需要,结果往往是不仅没能逃避寂寞空虚,超负荷的工作反而带来更大的压力,让生活更单一、更孤独。其实,工作不是生命的唯一,工作以外,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关键是要有放松的心态,去发现除工作以外的美好生活。
沟通:开放的心灵更有弹性
没有好的沟通渠道,这是很多都市孤独症患者的共同问题。他们中许多人每天拼命打拼,虽回报丰厚,但生活状态却简单得出人意外:除了每周去几次体育场馆健身外,几乎所有私人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看书、看电视、看碟片、玩游戏、上网,几乎不与身边朋友保持联系,即便周末也是独自度过。
刘教授认为,社交是解除孤独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自己有孤独倾向,应该清醒地告诉自己,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樊笼里,得到的只有孤独而不是快乐。打开心灵的门窗,走出个人小天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更开放,而开放的心灵会让生活更有弹性。
刘教授建议,有孤独倾向的人尽可能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增进生命的活力;适当变换环境,变换心境,避免滋生惰性,并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潜能与活力,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