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八成漏诊
明明上小学三年级了,天天挨老师的批评,因为他在课堂上总是不停地捣乱,做作业拖拖拉拉,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明明的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前不久,在一个朋友的提醒下,父母带小明去精神科检查,发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在作祟。据了解,像明明这样的孩子,我国学龄儿童中有4%-5%,估计有1400万-1900万名患儿,但遗憾的是,由于对这种病的认识不清,患儿的就医率非常低,有八成的患儿漏诊。
多动症与家教有一定关系
据大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高铁英主任介绍,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爱动、爱玩是活泼、调皮的表现,即使让人烦,也是个性问题,很少有人往疾病的方面想。
多动症是一种发育性的神经精神疾病,很多儿童一出生就伴随这个病,有的到了3、4岁出现,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冲动和学习困难。多动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简单的“毛病”。它可能与遗传、母亲怀孕时饮酒或抽烟、感染、接触有毒物质、脑外伤等有关,需要强调的是,多动症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多动症并不都“爱动”
并不是所有活泼爱动的孩子都是多动症。高铁英主任说,如果觉得孩子跟别的同龄人明显不同,要观察3点:首先,患病的孩子冲动、多动会发生在所有场合,而不是“人来疯”或有外人在的时候文静、回到家就闹;其次,要看其严重性,多动症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再次,那些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至少3个月。
多动症的发病率,男孩是女孩的3-4倍。而女孩症状特点与男孩不同,多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而较少表现为多动和冲动,这类患儿易漏诊,又叫“不动的多动症”。
影响是终身的
很多人觉得,多动症是儿童的病,长大后自然就好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高铁英主任说,多动症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80%的多动症儿童会延续到青少年至30岁之间,65%的人会持续到成年。到了青少年阶段,多动症的症状形式会发生改变,多动明显减轻,而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问题仍存在,而且抑郁症状更常见,患者的自尊心差、缺乏自信,很难完成学业;影响职业和婚姻。
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治疗干预。目前提倡综合治疗,即父母教育、学校调节、药物治疗、心理社会行为治疗及个体心理治疗5方面相结合。对药物治疗,很多家长有顾虑。高铁英主任介绍,传统的药物需要一天吃几次,很容易漏服。现在,临床上有了长效型药物,每天早上吃1次,就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且长期服用没有明显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