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儿童 触觉功能易出问题
原因是其从母体中被直接取出 出生时未受到应有刺激 此外小孩被过度保护也易出现这一情况
在“海洋球池”,触觉正常的丫丫玩得挺高兴,可触觉敏感的小乐扭头就跑
本报联合市育婴师培训中心等部门 针对部分怕被触摸、不喜人多、较孤僻的孩子 推出本期实验室———
“现在触觉不足的孩子越来越多,”昨天,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育婴师培训中心感觉统合训练专家孙月辉老师说,“其原因主要是剖腹产的孩子越来越多。”
此外,孙老师说,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什么都不敢让碰,房间有空调、出门有车、风吹不到雪打不到,都会阻止孩子对身边事物的探索,导致幼儿触觉学习严重缺乏。触觉不足,包括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
在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育婴师培训中心与北京奇德儿感觉统合研究发展中心的指导下,针对触觉过分敏感的孩子,本报推出本期实验室。
触觉敏感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怕人触摸,容易惊慌、哭泣,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与其他人接触。
实验室
实验目的:识别触觉敏感儿童的行为表现
实验方式:游戏,包括“海洋球池”以及“大龙球”
实验前准备
进行专业测试找触觉敏感者
为验证游戏分辨触觉敏感儿童的准确性,在游戏开始之前,专家先通过专业测试表,找出触觉过分敏感和触觉正常的孩子。
记者看到触觉类提问中,包括“经常吮手指头或咬指甲,不喜欢剪指甲”、“对某些布料很敏感,不喜欢那类布料所做的衣服”等,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回答。最后根据综合评分才能判断出孩子哪些感觉失调。
实验人选
触觉正常:丫丫(小名),女,4岁触觉敏感:小乐(小名),男,4岁
注:值得一提的是,经记者询问,触觉敏感的小乐,恰恰是剖腹产出生的儿童。
实验一
触觉敏感儿童不愿意进“球海”
第一个实验开始了。老师请两个孩子进入球池。触觉正常的丫丫先进入并玩得很开心。
已经过了5分钟,触觉敏感的小乐只是站在一边看着。爸爸想把他抱进球池,他跑开了。
专家:触觉敏感的孩子,一般不想进球池与球体接触。
实验二
玩按摩大龙球小乐“临阵脱逃”
第二个实验开始了。这个实验使用的玩具是一个大皮球,上面长满了“刺”。孙老师介绍,它叫颗粒按摩大龙球,球面有特殊设计的软质颗粒。小朋友趴在大球上,身体大面积接触球面上的按摩点,可以刺激孩子的皮下神经元,改善触觉失调的问题。
实验中,丫丫一直都挺听话。而小乐尽管按要求去接触球体,可当老师让爸爸配合做前倾动作时,他开始踹球,最后跑了。专家:触觉敏感的孩子会讨厌这个带刺儿的家伙。
专家评说
剖腹产儿童要小心“先天”缺触觉训练
台湾感觉统合训练专家吴慈满女士介绍,早产或剖腹产的婴儿直接从母体里被取出来,出生时触觉未受到刺激,长大后就易出现感觉和统合失调方面的问题。此外,有些孩子小时候环境活动限制太多,家长不让孩子碰这碰那,也会导致孩子触觉学习不足。
这种孩子一般都比较孤僻,喜欢独处,会黏固定的人,脾气固执,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执著于特定口味,变得挑食、厌食。有些触觉敏感的人成年以后会产生恋物情结,离开自己的床就不能睡觉,以至于不能从事经常出差的工作。
家庭判断
家长触摸孩子小手如有回应则为正常孙老师说,孩子3岁以后触觉发育成熟,家庭就可大致自行判断其触觉是否正常。家长可以让孩子把一只手放到桌子上。大人去抚摸孩子的手,孩子感受到抚摸会有所回应,这样就是触觉正常的孩子。如果家长的手还没有碰到孩子的手,孩子就把手拿开了,不愿让家长碰触,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存在触觉失调。
3-6岁正是孩子触觉失调的纠正期。参与一些触觉训练,尤其是集体活动形式的游戏可纠正。6-12岁的孩子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必须进入治疗期,进行强制性训练,否则成年后易产生自闭心理。
注:如要判断失调症状由哪种原因引起,请咨询专业机构及专家。
家庭训练
家长不要一味阻止孩子小手乱抓摸索
0-3岁是孩子的自我认知期,孩子到处摸索东西、抓沙子等行为都是他自我学习、触觉认知时期的表现。家长不应阻止,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孩子触摸不同质地的物品。
如果是剖腹产的孩子,尤其应该增强训练。家长可把不同种类的豆子,用纱布包裹成小沙袋,孩子洗澡过后,用不同豆粒沙袋分别在孩子身体上轻轻拍打。这么做是为了刺激幼儿皮肤下的触觉神经元。
相关链接
剖腹产居高不下
1/3可自然分娩
据北京妇幼保健院的统计显示,前年全市产妇的剖腹产率高达47.92%,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上升了近一倍。其中,三分之一的剖腹产产妇完全可以自然分娩。
国内外科学家经大量研究发现,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时,由于没经过产道的挤压,缺少了触觉、视觉、味觉等天然训练。本版撰文/记者荆浩摄/匡林华
[本实验特别感谢]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育婴师培训中心、北京奇德儿感觉统合研究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