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对待儿童心理问题--儿童心理专家网上答疑实录
河北日报《健康周刊》近期刊发的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系列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报道发出后,不少家长来信来电咨询,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7月13日,本刊特别邀请省儿童心理指导中心主任李进华教授做客“河北新闻网”的网络聊天室,与网友互动答疑。在两个小时的互动时间里,聊天室气氛热烈。就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网友踊跃提问,专家详细解答。在此,记者把网友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整理和节选。
我的孩子是触觉统合失调吗?
网友:我家的女孩4岁,很胆小,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排队时也总是在最后面,上课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其实好多问题她自己是会的,没人时她自己表现得也挺好的。孩子对幼儿园的某个老师有了抵触情绪,所以当这个老师在时她就表现得很不积极。教师和孩子又是互动的,这样又影响了教师对孩子的评价。那么,我的孩子是不是触觉统合失调呢?
专家:你的孩子可能存在“触觉统合失调”,这还需要作一个测试,才能确定是否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如果存在,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解决。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理上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的感觉。在学习与生活中则表现为好动、不安、办事瞻前顾后,甚至怕剃头、怕打针、讨厌被触摸,交往能力差,不敢去游乐园玩,怕旋转木马、不敢爬高,身体不灵活等,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由于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程度的紊乱状态,那么,必然使学习与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心理疾病吗?
网友:我的儿子10岁了,大家都觉得他很聪明,可是他学习成绩总是不好,语文、数学的考试成绩都只是70分左右,英语才20多分。他的特点是:性格外向,平时特能说,可上课却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主动完成,即使我们家长在旁边看着他做作业,也是做得很慢。别人1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他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他总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玩。请问他这种情况不会是有什么病吧?
专家:你的孩子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但是需要排除智力问题。如果确实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我们有四种综合治疗的方式,1、药物。2、脑电生物反馈。3、感觉统合训练。4、注意力的训练。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如何应对儿童抽动症
网友:我的小孩12岁了,嘴里时不时发出不正常的声音,孩子紧张时会不自然地动一下,有时咳嗽,清嗓,这些症状有一年多了,这是不是儿童抽动症,这种情况可以治吗,如不治疗,年龄大些后能自己恢复正常吗?
专家:发病一年多必须治疗,到医院应用药物和"生物反馈"及家庭综合治疗,通过A620脑功能诊断治疗仪可直接调节θ波、SMR波段的比值,改善大脑功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另外,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让孩子放松心情。其次,孩子在抽动和发声时不要去刻意关注她,千万不要说她,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分散她的精力。第三,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包括学习上的压力。第四,让孩子做一些放松的不要太劳累的体育活动。第五,不要过多看电视,打游戏。第六,平时注意孩子尽量避免感冒、发烧,以免加重病情。
儿童入睡的心理解读
网友:我的女儿今年4岁半了,如何让她安静地与父母分屋而睡,不哭闹?曾分过几次,都因半夜害怕、哭闹而失败。
专家:孩子4岁半有点小,6岁比较适合,可先分床,再分屋睡。
网友:我孩子9岁了,最近晚上突然不愿意自己一人在屋了,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孩子可能最近受到了惊吓。你可以跟孩子交流一下,看他是不是看了恐怖片或在学校跟同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带孩子去医院找一下心理医生咨询一下。
网友:我的孩子8岁了,晚上睡不好觉,总是做噩梦,为什么?
专家:你的孩子可能是"梦魇",这也是一种心理行为疾病,也可能孩子看一些武打片,恐怖片作为诱因导致的,往往这样孩子的脑电波β波偏高,可以到医院,请心理医生给予调整治疗。
小孩吃手指是不是心理问题
网友:我家女儿今年4岁了,每次睡觉时都要吃手指,不让吃就哭闹。上幼儿园后曾试图通过老师来改正,但也没成功,现在好像成了习惯,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专家:这种情况属于"神经心理发育偏异"。一般吃手指发病原因,是孩子自我安慰的形式,往往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别人或家长对自己的注意。其纠正的方式,不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过多的关注,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这种行为,或者让她特别困的时候再让她睡觉。
口吃怎么进行心理调试
网友:我儿子4岁半,小的时候口齿不清,我们曾经很注意引导他的发音,但是现在发音清楚了,却略显口吃,说话时显得非常用力,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很慢,不知道是否心理问题,怎样引导矫正?
专家:4岁半的孩子口吃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是脑发育与语言发育不平衡造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学其他口吃的孩子。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脑发育跟语言发育不平衡造成的口吃,当然跟心理紧张有一定关系,心理越紧张口吃越重,最好去医院去做一下心理测试,看是否存在问题。此外,家长应做到,在孩子说话时,让他一定要放松心情,慢慢说,平时可以练一些绕口令,唱歌,读一些简单的歌谣。要告诉孩子说话时要放慢速度,慢慢说,这样,孩子也会慢慢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