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是她们美丽的“容颜”
0308a1401.jpg
引言今天是妇女的节日。我们将祝福献给女性,我们将目光聚焦女性。
今天,我们所报道的8位女性,她们是平凡的,因为她们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她们又是不凡的,因她们用女性的坚忍、智慧在工作中创造着非凡的业绩:科研创新、商海弄潮、出生入死;她们是爱的天使,用女性的真挚、爱心将聋哑孩子带出无声的世界,帮助无数的残疾人走上康复的道路;她们是美丽的精灵,骑车在舞台上轻盈飞舞,用汗水摘取国际金奖……
河南有4800万妇女,这8位女性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她们代表着河南千千万万的新时代女性。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中原女性,在新时代中依然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美丽,传唱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高亢旋律。
□策划热线新闻部□执行记者梁振廷路红黄普磊常佰军孙斌黄涛 郭致远
王桂凤--
名字和袁隆平写在一起
身份:河南新乡县杨任旺村农民;新乡丰源稻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就:她参与繁育的“豫粳6号”水稻新品种,将水稻亩产量由350公斤提高到615公斤;10年来累计推广良种水稻4000余万亩,使稻农新增收25亿公斤。
语录:女人天生细致,在科研创新方面,这是很大的优势。
55岁的王桂凤,这位原来对水稻栽培新技术一窍不通的农村妇女,历经15年的刻苦钻研,如今已成为一个水稻良种培育专家。她参与繁育的“豫粳6号”水稻新品种,把水稻的亩产量由350公斤提高到了615公斤。
350公斤到615公斤的提升,使得很多人开始将王桂凤的名字与袁隆平写在一起。中国在以7%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离不开袁隆平、王桂凤们的功劳。
15年前,王桂凤开始搞杂交水稻良种培育。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钻牛角尖似的要搞科研,常人无法理解。王桂凤说:“不仅仅是不理解,到处是风言风语,还有人说我是神经病。”
王桂凤下定了决心。为了真正学懂弄通,她拿着生病的水稻,骑着自行车到30多公里外的新乡市农科所去请教专家。专家白天没时间,她就晚上
登门,常常是深夜才能回到家。1993年,在王桂凤的引领下,全村1500亩水稻亩产由原来的350公斤一下子提高到615公斤。消息传出后,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纷纷要求提供种子。
王桂凤说,搞科研不是件容易的事。十几年来,她跑遍了全国的水稻产区,把收集来的品种进行杂交组合,每年都要搞200到300次的试验。从水稻出苗到收获,王桂凤整天泡在稻田里,风雨无阻,细心观察,至今已做了厚厚的十几本、几十万字的观察记录。
1996年,王桂凤培育的水稻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豫粳6号”,确定为省水稻对照种。1998年该品种顺利通过国家级审定,并作为“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推广品种,至今已连续五届被定为全国北方区域粳稻对照种,享受国家补助。
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接受了她本应得到的桂冠。王桂凤说:“女人天生细致,在科研创新方面,这是很大的优势。”近日,王桂凤当选为第五届河南省十大女杰。
连蔚宏--
创下海南地产奇迹
身份:海南海滨假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
成就:盘活60多万平方米的积压房产;将温州购房团引进海南;率先经营酒店式公寓、产权式酒店;荣获“首届海南十大商界女杰”称号。
语录:女人也要不断地学习。
“咱河南老乡连蔚宏被评为'海南十大商界女杰'了!”昨天,郑州姑娘杨琳娜从海口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她高兴地说:“我们这些在海南工作的河南人都为她感到骄傲。”
通过海南《南国都市报》,记者很快证实了这一消息--为庆祝三八节,海南省妇联与南国都市报
联合举办了首届“海南十大商界女杰”评选活动。连蔚宏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当选,她的简历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河南人。
“我昨天才领的奖,你们这么快就知道了?”昨天下午,长途电话那端的连蔚宏非常惊讶。她告诉记者,3月6日她刚刚参加过颁奖活动。
采访中,连蔚宏先强调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祖籍新郑,跟着父亲转业回郑州”。参加工作后,她干过商业,当过商场的总经理助理,做过意大利某产品驻华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助理。她干过酒店,是国家一级服务师,曾参与大型酒店的管理。
1996年底,连蔚宏到海南旅游,到了海南就决定留下来。原因很简单--“我身高一米六八,不算太高。就是腿太长,在老家总买不到合适的裤子。”说到这里,她的笑声格外爽朗:“在海南可以一年四季天天穿裙子!”
这个爱美的女人留在了阳光充沛的海南。从1996年到2006年,“10年时间,我只做了一件事:卖房子。”
1999年,海南省开始处置积压房地产。连蔚宏为盘活积压房地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所在的海滨集团经政府特批成立了当时海南最大的房地产市场,经她手盘活的房产达60多万平方米。
2002年,她带进海南第一个“温州购房团”,掀起岛外来琼购房的热潮。
连蔚宏在海南率先运作了酒店式公寓、产权式酒店。她参与策划销售成功的房地产、旅游项目遍布海南,并延伸到上海、南昌……由于业绩突出,她获得过一系列荣誉。去年还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地产文化最具推动力100职业经理人”。
她说自己的公司里有很多河南人,她们都很努力地工作着。连蔚宏告诉记者,事业成功的她最大的体会是:“女人也要不断地学习!”W
刘景梅——
撒播希望的天使
身份:省残联康复部部长成就:组派35批医疗队,为2.5万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参与组织并带领11批“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医疗队,到云南、贵州、海南等省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眼病患者义诊5万余例;在她的组织下,80多万名残疾人得到康复;当选省“十大女杰”
语录:全省残疾人700多万,他们需要帮助,我们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务……
“看到一个个有眼睛看不到阳光、有耳朵听不到声音、有腿不能走路的人,你心里难道不震撼?”3月6日上午,说起残疾人,刘景梅感情便不能自制:“110岁的商丘市虞城县的杨林氏,35年生活在黑暗中,当她重见光明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桐柏县一名患先天性白内障的12岁女孩,手术后揭开纱布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上学,谁也不能再喊我瞎子了’。有的患者重见光明后,竟跪在你面前……”情不自禁,刘景梅流下眼泪。
“世界卫生组织把河南省白内障盲人手术复明工作经验推向世界,与刘景梅的努力密不可分。”省残联办公室的郭更生说起刘景梅,充满赞赏,残疾人工作不是仅靠个人就能做好的事,她巧借“东风”,把一些工作纳入国家和省里相关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文件,使数以万计的残疾人通过有效康复恢复或补偿了功能,改善了生活状况。
刘景梅为残疾人“要钱”有术。每次海外资助人士来豫,她都设法以大的活动造势,让出资人真正感到他们付出得值。于是,“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河南支持10年不动摇。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设立的“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为我省3400名肢残者安装了假肢,未来五年,该项目又可让1.1万名肢残者重新站立起来。
孙晨--
传递真情的教师
身份: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教师成就:在盲聋哑学校用手“讲课”27年,她将残疾学生当作了孩子语录:这些残疾的孩子也有一颗火热的心。
198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孙晨就走上了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讲台,一干就是27年……
“刚报到时,感觉挺别扭的。”昨天,孙晨回忆起自己报到时的情景,一看到有新老师过来,学生很兴奋,拉着手“问”这“问”那,尽管孙晨十分着急,但还是未能听懂孩子们在“说”什么,“当时感觉跟孩子们交流实在太难了。”
“光手语就学了两三个月。”孙晨说,“你不学习,根本就没有法上讲台,更别说跟学生交流了。”当时,那个认真劲儿,不亚于备战高考,跟同学聚会,都不由自主地夹带着手语。
孙晨说,教聋哑学生跟教正常的学生还是有差别的。教正常的孩子,该板书的时候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就行了,可在这里不行,她还要用手比划,与学生现场“交流”。
孙晨说,她班上的班长是一名聋儿女生,尽管交流有些困难,但她们之间配合得非常好,只要安排下去的工作,她都能出色地完成。留在孙晨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是,由那名女生主持的全校观摩的主题班会。“班会结束了,欢迎我们的校长给我们讲几句话。”看到她能在主题班会结束后,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孙晨很高兴,毕竟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还能“听”到如此热烈的掌声。
“尽管这些孩子聋哑,不能说话,但他们对老师的热情能感动所有的人。”孙晨说,每到节日,她都会收到孩子们的短信祝福,有的还是那些已考上大学、工作的聋哑学生,“这些残疾的孩子也有一颗火热的心,每当这时候,我是最幸福的人。“
张宏——
执行维和的女警
身份:郑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正科级侦察员
成就:2005年,作为河南唯一的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到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在战火中历时近一年。
语录:在东帝汶,最大的感受就是祖国真好,和平真好!
“那些警察就那样中枪倒地,我们曾经在一起巡逻呀……我们没有保护好他们。”3月6日晚上,说起在东帝汶维和期间遭到袭击的东帝汶警察,张宏哭了。
张宏是一名郑州警察,曾任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城东路派出所指导员。2005年经过选拔,张宏成为河南省唯一取得了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资格的警察。同年7月13日,张宏来到了东帝汶。张宏的任务是培训当地警察。
2006年5月,东帝汶的局势更加恶化,对讲机中传出的都是爆炸、袭击的消息,联合国要求他们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全部搬到联合国驻东帝汶办公室居住。
“东帝汶不少警察都很优秀。”张宏说,保罗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5月25日中午,形势十分危急,保罗和其他警察仍然坚守岗位,他们2小时以后便遭到了袭击,保罗等人倒在了血泊中,“当时保罗的夫人和四个孩子,还在教堂躲避骚乱,她还不知道丈夫遇难的消息。”说这些时,张宏竭力不让自己哭出声。
随着东帝汶局势升级,联合国决定撤离当地的非核心人员,但包括张宏等6名中国警察在内的45名联合国维和警察仍留在东帝汶。
2006年6月20日,张宏才和其他中国维和人员回到祖国。
王楠——美丽的飞天女警
身份:郑州市公安局警务飞行大队飞行员
成就:中国警用直升机的首位女飞行员,4年累计飞行时间1000多小时。
语录:每次巡逻,如能解除地面上未发现的危险,都有很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电视画面中,天空中飞机轰鸣,“砰、砰、砰”,几声清脆枪声,地面上的气球应声而碎。年轻的特警狙击手向一旁戴着墨镜的女飞行员做出“OK”的手势。
“这是去年在郑州市上街举行的‘全国警用飞机综合演练’,那个戴墨镜的女飞行员就是我。”昨天,在郑州市公安局警务飞行大队,王楠自豪地说。
25岁的王楠是郑州市公安局警务飞行大队公认的美女飞行员,也是中国警用直升机的首位女飞行员,4年来,她已经有了累计飞行时间1000多小时的记录。
“我原来计划是到民航开商务飞机。”王楠说,没想到,2002年郑州警方成为全国首家配备有警务直升机的市级公安部门,郑州市公安局4名警察被送到安阳培训,成了王楠的同学,王楠精湛的驾驶技术折服了师兄们,在师兄们的推荐下,王楠被特招成了一名民警。
在一次巡逻中,王楠发现人民路一家饭店的房顶在冒烟,“我在原地上空盘旋很长时间,当时地面人员并不知道着火了,我及时将情况通知地面指挥中心,消防赶到,将火扑灭,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王楠说。
去年新密发生一起案件,接到任务的她连夜赶往现场。新密地处山区,当时又是黑夜,飞行条件复杂,她只能靠经验摸索前进,最终靠地面的警车灯,飞机找到了一块着陆地。
“我喜欢飞行,那是我从小的梦想,也没觉得有什么困难。”王楠说。
单卉萍——
守护出行的“保镖”
身份:郑州长途汽车北站保卫科长成就:带领20多名保卫人员,穿行在汽车站候车厅、售票窗口等处,保护旅客安全。
语录:尽管工作内容显得单调,却来不得半点马虎。
昨天早晨,在郑州长途汽车北站,保卫科长单卉萍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000个日夜,每天都要例行车辆消防检验、三品检查等。“尽管工作内容显得单调,却来不得半点马虎,消防、三品检查,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单卉萍说。
有一次,两名乘客因争座位发生矛盾,她前去调解,双方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老爷们儿的事儿,你掺和啥!”单卉萍说:“女同志咋啦,因为一个座位,大吵大闹,还说是爷们儿呢?”说这番话时,她始终面带微笑,此番话一出口,将两人镇住了,相互谦让表示道歉。
今年35岁的单卉萍20岁来到郑州长途汽车北站工作,单卉萍干工作果敢、冷静、认真、负责的精神,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2004年,上级任命她担任保卫科科长。她带领着20多名男子汉,肩负起汽车北站的保卫工作。
单卉萍的丈夫在长途汽车中心站工作,干的也是保卫。因为两人工作忙,8岁的儿子就托付给父母照看。“干的时间长了父母都能理解。欠孩子的母爱,我会在休息的时候尽最大努力补偿。”单卉萍说。
杂技演员——
“骑”出大奖的姑娘
身份:郑州市杂技团的演员成就:在第14届法国“未来”杂技节荣获“银奖”第一名,在第五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黄鹤金奖等。
语录:金奖是用汗珠子“砸”下来的。
这是一群正处在花样年华的姑娘,最大的也不过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她们的平均从艺年限都在10年以上,郑州市杂技团骑“车”的姑娘们付出的是时间、汗水,收获的是一身的才艺,还有一个个大奖……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光练习车技,我们就练习了两三年时间,才正式登台演出。”昨天,在南阳演出的郑州市杂技团车技队队员陈娜说,车技表演对演员的平衡能力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有摔倒的危险。“摔倒了,再上车,但必须面带微笑。”陈娜说,姐妹们一旦出现摔倒的情况,首先要看人摔伤了没有,第二个则要马上上车,演出时绝对不能让观众替演员心急,不能让观众看出来。
陈娜说,杂技演员所付出的努力,远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往往需要练上数年之久,最终,在姐妹们全力配合下,众多高难度动作被她们骑了出来。
郑州市杂技团有关负责人说,21名姑娘团结合作、互助,集体车技的一个个高难度动作被她们降伏了,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1997年11月,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郑州市杂技团的“集体车技”荣获金狮奖第一名;2002年2月,在第14届法国“未来”杂技节荣获“银奖”第一名。2002年11月在第五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黄鹤金奖。每次获奖,姑娘们都掉下了眼泪。
在新时代中引领风骚
昨天,省妇联宣传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河报》的这次报道所选择的优秀女性代表王桂凤、刘景梅都是河南省“十大女杰”,还有其他几位“巾帼不让须眉”者,也同样是河南妇女的优秀代表。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原妇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无怨无悔的精神追求,展示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反映了奋发进取和利用最大的智慧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风貌。
省妇联主席杨云说,哪里有火红的事业,哪里就活跃着女性参与的身影;哪里有和谐的生活,哪里就闪烁着女性智慧的光芒。一批批顽强拼搏、奋发进取、无私奉献的杰出女性不断涌现,为中原富裕、社会和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同。她们是千千万万为中原崛起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妇女代表,她们是中原女性的楷模,是河南妇女的骄傲!
刘景梅(左二)看望残疾人 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