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训练的法宝
家长只有在大量的回合操作练习后才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而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要贯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证明,训练开始的最佳年龄是3~6岁,而且越早越好;训练的强度是每天5~6小时,每周5天;孩子经常接触的人也要齐心协力地配合,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训练效果的出现和巩固。
1.学习先行:家庭成员借助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或采取自学的方式,大量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不了解孤独症就很难帮上孤独症的忙,经常是帮倒忙,即好心办坏事。
2.了解孩子: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孩子,对照资料全面分析孩子,列出孩子的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及主要困难、主要行为问题,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3.学习理论与技巧:先走捷径,先看有关孤独症教育训练的有关章节,学习关于孤独症教育训练的一般理论及具体的教学技巧,或者直接到机构去观摩学习,以后再读些普儿童教育训练的资料,以便借鉴有益的经验。
4.专业人员的指导:最好与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他们可以对家庭训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制定教育方案并具体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应根据实际寻找专业资源,但在目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学习比什么都重要。
二、家庭训练的实施
(一)评估与计划的制定
1.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计划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儿童的现有能力和欠缺的能力,使用合适的早期教育方案,找出训练的起点,确定与之相符的教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成训练计划
制定训练计划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是确定个别化的课程。
(二)组织与实施家庭训练
1.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
(1)恰如其分地估计孩子的能力,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宁肯开始订的起点稍低一点。
(2)永远对孩子抱有希望,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差,开始训练的起点有多么低。
(3)学习活动内容要丰富,安排要恰当,一般在精力集中的时候安排认知及语言内容;精细活动则安排在后半段或者插在认知及语言项目的中间,大运动则安排在上午及下午的开始或者晚上。每天晚上要安排亲子活动。每天安排外出活动,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为孩子增加认识周围世界的机会。
(4)学习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多重复,尤其是精细的动作和粗大动作,要有一定量的要求。
(5)重视生活自理训练的项目,这对他将来自立很重要。
(6)教学内容既要注意实用性,也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7)教育训练必须坚持长久,不能任意中断训练。
2.创设适宜的家庭训练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环境就是家里的生活空间。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环境。如果教学目标是穿衣服,那么房间、浴室就是自然的教学地点;如果教学目标是帮助妈妈完成一件事,那么客厅、阳台、房间或厨房等也应是自然的学习环境。语言训练的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家里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做什么就教孩子说什么,进行有些项目的教学,则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1)为孩子安排一个专门学习的小房间,如果没有条件可隔出一块靠墙角的地方或者在客厅的茶几上或者厨房的餐桌上教也可以。
(2)准备好学习的用具:小椅子、小桌子、几个塑料小筐、小夹子无数个(用来卡片或做精细练习用),各类卡片(人物、动物、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彩色笔、铅笔、白纸、各种小玩具……
(3)除课表外墙上尽量不贴任何东西,在孩子座位后放置一钟表
(4)孩子学习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应避免大声喧哗,如把电视机声音放得很大。
(5)学习空间里布置一个孩子玩耍的角落,摆放孩子喜欢的小型玩具以备课间休息时用,孩子要背对这些玩具坐,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
(6)训练室以外的其他房屋的墙壁,贴上与孩子当前学习有关的图片或挂上一两幅挂图,以备孩子随时去指认。
(7)有计划地在家中的常用用品、用具上贴上文字(不要太多,一个阶段2、3个)可随时教孩子认字。
(8)大厅内可放置一辆童车、一个大球和其他大一点的玩具,以便孩子课余时自由玩耍。
(9)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完课要帮助大人收拾教具,并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10)上下课要有信号。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讯号是坐下来上课或者可以出去玩、吃点心。生活、教育训练应有规律,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具体的组织方法
上课与下课遵守的总原则是:愉快地开始与愉快地结束;准时、有规律。
1.上课
(1)通常“坐下来”是训练的第一步:①可在日常生活中练“坐下吃东西”、“坐下来等一会”。发出指令“坐下”后,要等孩子真的坐好了才给他东西吃。②选能坐得长久的训练项目(插雪花片、分拣豆子)进行练习。③能力强的孩子可通过练习画画,练习书法来培养他能“坐下来”的习惯。
(2)用有趣的信号宣布上课:①放一段孩子喜欢的音乐。②拉着手唱着歌走向训练室。③敲击孩子喜欢的乐器。当孩子来到训练室,坐在椅子上时,教者要告诉他:“上完课还可以听音乐,敲击乐器……”
(3)在教者与孩子的互动活动和愉快的情绪中开始上课:①一起玩儿一件好玩的玩具。②相互击掌。③相互指一下五官。④给孩子玩一下教具,收回来再上课。
(4)从最容易的项目开始,或从复习旧的内容开始,使孩子一下子就能成功,并得到鼓励。
(5)训练刚开始的时候,不要一下子要求孩子一定要上满一节课(20分钟或30分钟)上了几分钟就可以离开课桌玩一下(如给他一个小玩具)。
(6)对孩子难以完成的内容,不要老去重复,可换成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给他。
(7)切忌催促孩子“快点”,要给他思考的时间,必要时可辅助他完成。
(8)上课的语言要简洁,除了发指令就是奖励的话语,确保教者的话都是有用的。
2.下课
(1)象征性的下课。在训练之初,上几分钟课就宣布“下课”,使孩子不感觉上课是种负担。
(2)在孩子表现最好的时候下课,让孩子能悟出:“好好学习就可以下课”,切忌在他表现好时加长课时。别忘了对孩子说:“你做得好!”
(3)让孩子在最开心的时候下课。可以因为课题完成得好,得到奖励很开心;也可以是教者与孩子在课快结束时的互动而开心。
(4)最忌讳闹着下课,当孩子出现了抗拒情绪时要及时调整,或降低课题的难度或减少课题的数量,然后告诉孩子:“做完XX就下课。”完成任务后立即奖励他,让孩子明白:“哭闹是不能下课的。”
我们每天的家长培训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日常家庭训练方法已经讲过很多,下面我会针对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几个内容给大家做下总结:
一、塑造法
将孩子达到正确反应的过程分为若干个步骤,对近似于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原则是只要孩子在这一回合中反应比上一次更趋近于正确的标准,就要给予夸赞和奖励,而不是一定要等到孩子的反应完全正确后再进行强化。以画圆圈为例.只要孩子画出的图形近似于圆圈,就应当进行强化。
二、连环法
将一个活动(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的单元行为,在确定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单元行为后,再将它们连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教学,最终使孩子独立地完成包含有一系列动作的这个活动。
例如“刷牙”可以分解为:①拿起牙膏拧开盖子;②拿起牙刷;③往牙刷上挤牙膏;④放下牙膏拿起杯子;⑤接水关水;⑥漱口;⑦刷牙;⑧漱口:⑨放回杯子和牙刷等等环节。
在训练孩子学会每一个单元的动作后,再将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练习。可以从第一步开始(前进连环法),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做到最后一步:①+②→①+②+③→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⑨
也可以从最后一步开始(后退连环法):⑧+⑨→⑦+⑧+⑨→⑥+⑦+⑧+⑨→①+…+⑥+⑦+⑧+⑨
三、泛化
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的行为,需要到改变了的环境中再练习。例如:人员的变化(妈妈教会了再让爸爸来教,老师教会了再换成妈妈来教);环境的变化(同样的指令换一个房间再练习);材料的变化(实物换成卡片,数珠子换成数杯子)等等。只有泛化成功,训练才算是达到了效果——孩子学会了这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