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普爸爸:当自闭症孩子烦我时,我该如何?
我在上课,我在给大家看照片链,我在使用投影仪。小宝去动投影仪,他关掉投影仪。爸爸拉开孩子,把投影仪打开,我们继续看照片。孩子又去动投影仪,他又关掉它,爸爸拉他到一边,又打开了。事情就这样,重复着。作为家长,作为讲课的我,烦不烦呢?
当孩子烦我时,正是孩子在学习在进步,因为我们在做回合。如果我把他拉到一边,让他再也动不了投影仪,那么他的学习也就被我阻断了。所以不要觉得孩子不烦你了,是好事。孩子在烦你,就是在与你沟通。孩子就是在与你的沟通中表达自己的心,明白你的心。
爸爸拉孩子一次,就是在对孩子说一次话。爸爸拉了他多少次,就是对他说了多少次话。这需要很多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孩子从这样的行为中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孩子说出了爸爸的意思,此时就是走出自闭了。
有一点要注意。爸爸在拉孩子时,对孩子说“不要动”“老师在上课”“坐位置上”等等,这些都是由孩子外到孩子内的灌输,这是有问题的。这样说,只能让孩子更说不出来。为什么呢?孩子是先做到了,也就是理解了,再总结说出来话。从体验理解到抽象表达,这是次序。孩子是在体验中理解到了,爸爸照片记录了孩子体验理解过程,这些照片就是形象表达。有了形象表达,孩子才能踩着形象表达对应到上层的抽象表达。话是由孩子由内到外而说出来的。不能是在此景下听别人怎么说,然后他也在此景下怎么说。
老师用投影仪,孩子动投影仪,爸爸拉孩子走开。在这个人际交往过程中,爸爸用照片记录,少用嘴巴说话。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做不到时,你重复同样的话太多了,这样的话就变得无效了,失去功能了。因此,我们主张孩子做到了,由他再说出来,这样的话就是一句顶一句,是有最大效果的。后来,孩子听从家长的话会有很强的执行力。但是即使这样,家长也不能对孩子每天指令过多,因为越多指令,越是让指令失效。这就叫惩罚。让指令失效,就是对指令的惩罚后果。
老师用投影仪,孩子动投影仪,爸爸拉孩子走开。这样的一次又一次重复中,我们都不要觉得孩子烦。因为这正是在上课。所以呢,家长应该把愁眉舒展,开心笑起来。
妈妈给孩子一个糖,孩子拿着到一边吃去了,他暂时不动投影仪了。妈妈问这样做对不对?等于把孩子哄开了。
我觉得不在于怎么做,而在于照片记录。因为无论怎么做,都是对心的表达。孩子的目标是说出自己的心,明白别人的心说出别人的心。
汉普爸爸:当自闭症孩子烦我时,我该如何?
当孩子把自己的做别人的做能说出来,比如他能说“我动投影仪,妈妈不想让我干扰别人,给我一个糖,我到一边吃去了。”那么,这就是走出自闭了呀。
小宝要钻过一条横着的电源线,电源线离地大约80cm。小宝两手举起电源线,然后过去,再松手放下电源线。妈妈说这是他最近才会的。妈妈问爸爸是不是爸爸教孩子的?爸爸说这是本能的发展,不需要教。妈妈说,原来孩子在公园过这样的线时,不会象现在这样,他老是碰到头绊到头。孩子通过实践而获得了经验,提升了自己的能力。碰壁多了,孩子就会找到一个好的方式解决。给负多了,孩子就会找出正。这就是差别强化。不想多说关于ABA里面的道理,因为生活里到处都是,先有生活逻辑,才有人总结为ABA。
孩子不知不觉就进步了,但是他依然是那样自闭。为什么呢?因为自闭的关键不在于会做多少,而在于表达通畅不通畅。这样一个进步过程,如果有历史证据,那么这就是表达出来了,走出自闭就在于这一点。
最重要一点!表达就是促进孩子更会做。因此有的人说我孩子会生活自理就行了,会不会表达或者说话不重要。其实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表达促进孩子更会做,更会做就更让孩子会表达,会表达与会做事是互相促进的,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一个行为链有10个点,孩子已经会做前3个点。我们想让孩子会做第4个点。怎么办呢?前3个点的照片给孩子看,孩子能说出来,这就是让孩子已经会的能表达出来,然后这样的表达就会让孩子找到第4个点会做第4个点。表达是基于孩子已经会做的,不是基于孩子不会做的。先非语言再语言,先无声再有声,从内功到外在形式。心做图说,就是由内而外的次序。
水果蔬菜那些归类不需要那样做,也不能那样做。违反了心做图说次序,总是不好的。有的人甚至规定西红柿是水果不是蔬菜,很刻板哦。孩子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归类。归类在生活中处处都是,应该把孩子已经做到的归类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孩子没有实践过的东西搞什么分类。孩子不是不懂,而是说不出来。说出来,能让孩子去懂他原来不懂的东西。做、图、说都是说出来。最终要达到正常的说出来,也就是要用说这个方式来说出来。但是必须经过体验表达和形象表达,也就是必须心做一致和心图一致。图就是从做层到说层的中间层次,是绝对重要的。脱离了图,就如没有楼梯的楼,是跳不上去的。
当孩子烦我时,我应该由心而笑,而不是嫌他烦。因为他正在学习中。
有的家长说我孩子会生活自理就行了。生活自理是一个行为链,可以很长,越长的生活自理链越深入社会的深处。孩子自己能做筷子把饭吃了,这叫生活自理。孩子能自己做饭自己吃,这也叫生活自理。孩子能自己买菜自己做自己吃,这也叫生活自理。孩子能自己赚钱自己买菜自己做自己吃,这还叫生活自理。你所说的生活自理长度是多少呢?
家长如果从教孩子的角度着手,那么孩子是教不完的。从小到到一直在说说教教,总是对孩子不放心,总是认为孩子做不到,于是孩子真的就做不到。于是你就更唠唠叨叨教,说得越多,就是越不相信孩子。什么时候你什么也不说,达到无境界,就是对孩子的最高相信,也是孩子的能力达到了。相信是语言的功能,如果能相信,那么可以闭上嘴巴。如果不相信,就会嘴巴唠唠叨叨没完。一个不错的自闭症孩子,在一次会议上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再下来,妈妈也还是在告诉孩子应该怎么上,应该怎么下,在台上应该怎么做。说得越多,越是不相信孩子,语言越是无效。因此啊,带着一个自闭症孩子长大,一路唠唠叨叨会让家长心理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孩子已经没谱了,不相信了。
再多说一个专业环境。锁与钥匙。
2把锁,2把钥匙,之间进行配对。孩子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不了,他会怎么办?两个办法:一是换锁,一是换钥匙。2把锁是一个集合,2把钥匙是一个集合。两个集合之间如何快速对应?这需要从自由到结构。锁排列成行,钥匙排列成行,行与行对应就结构化了。这样的结构化可以继续自由化。钥匙贴上标签,锁贴上标签,标签与标签对应,不管锁集合或钥匙集合如何排列,都是有结构的。从自由到结构,是孩子自己因为需要而走出来的。因此,结构是自由的,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当集合成员变成15时,它们之间的对应就会出公式。从二维排列结构到一维排列结构的对应是合,是乘法和加法。反之是除法和减法。汉普在做层次可以一次全部做到,用公式表达出做,是四则运算。如果继续抽象则是方程式。因此,我说孩子已经初中数学水平了。无序集合结构化,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对应总结出算式和方程式,这就是数学。
当孩子烦妈妈时,妈妈愁眉紧锁,错了!应该笑逐颜开。看到有的妈妈眉头那道深深的鸿沟,我有感而发此文章,望能舒展我的眉头你的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