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读英国洛娜温医生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员指南》
英国洛娜 温医生长期从事孤独症临床研究,其女儿也患有孤独症。本书由孙敦科医生翻译。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之一。
有部分孤独症儿童,成年以后症状能逐渐好转,甚至接近正常,这个结果能给很多家长安慰。许多家长都希望自个的孩子也属于这一部分。但千万不要因此幻想而耽误对孩子的及时的教育和培训。要知道,大部分未经训练的孩子仍可能终身出于自我封闭中。
儿童孤独症虽然早期即有行为的异常,然而大部分家长还是在孩子2岁多仍不会说话,才开始认识到孩子所患的病情。这些家长通常带孩子去的是五官科,医生往往检查后认为发音和听觉器官没有问题而了事。建议加强五官科医生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及时推荐此类家长带孩子及时去看神经科医生(我们国家绝大部分医院没有精神科医生,而国外精神科和心理医生就象我们的内科医生那样普及)。
知道是孤独症后,家长往往看重的是孩子语言的训练。的确,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但要认识到,孤独症儿童之所以语言表达未发展或发育迟缓,最根本的还是孤独症儿童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即使他会模仿发音,但他很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所以训练语言和训练孩子的其他沟通能力应是同步的。
正常儿童的早在其语言能力发育之前即能运用他的身体姿体,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表达他的情绪、喜好,同时对他人的沟通作出反应,这是先天具有的。孤独症儿童却在这个方面存在障碍。
半数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尽管其中多数未经特殊的帮助,最终也会发展出语言能力,但这些言语是死记硬背得来的,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多数是基于模仿。
因此最好的途径是给予孩子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其它经历,事先运用词语和照片做准备,事后用更多的词语和照片来重复这种事件。如:今天带宝宝去动物园看了花,鸟,鹿等,可以事先就准备好这些图片,之前就教他认这些东西,回家后又用这些图片重复叫他。可以准备个照相机,把拍的照片和摄像放给他看。通过这些具体的经历,让他建立其这些词汇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孤独症儿童对词语的含义理解是很困难的,往往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如有人告诉一个男孩:你把茶壶外面擦干,不是里面。他会跑到外面去把茶壶擦干再拿进来。由于存在理解的困难,他语言的学习多数是基于模仿。所以即使是想说“我想喝水”,他会说出“你想喝水”。试图去纠正这些古怪的说话方式是没用的,重要的是鼓励他们运用他们所能运用的任何方式去沟通。
在古代传说中,人们用“仙女偷换下来的孩子”来解释孤独症儿童,这个偷换下来的孩子非常漂亮,但却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有本神化故事讲一个神在朝圣时,罗马公民前来欢迎他,他却不理会他们,他的注意力完全被一架秋千所吸引,在吃惊的人群离去很久后,他还在继续玩他的秋千。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儿童孤独症和父母抚育还在的方式有关,这使很多父母为此倍受折磨(痛苦和自责)。现在综合研究基本可以肯定,儿童孤独症是先天发育的因素,和父母的抚育方式没用关系。这一观点很多中国父母并不清楚。(待续)。
欢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