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模仿能力训练
一、模仿的概念
模仿就是有意识地仿效别人的行为。如:别人怎样说或怎样做,就跟着怎样说和怎样做。常见的模仿有:模仿使用物件、模仿动作、模仿声音等。
二、模仿对孤独症儿童的重要性
1)模仿能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模仿是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对成长很重要。
没有模仿,儿童很难学习及适应社会。
2)自闭症儿童在社交、语言及沟通上的能力较弱,模仿是发展这些方面的重要因素。
三、学习模仿的条件
1)有基本的观察能力:如专注、注视别人、留意别人说话。
2)有配对概念。
3)能运用自己的身体(如:大肌肉、小肌肉、口部肌肉的机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四、进行模仿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先进行基础训练,使他们具备学习模仿的条件(如:专注力、目光接触、安坐等)。
2.按照儿童在模仿方面的发展,循序渐进,由简单模仿至复杂模仿,也就是指由模仿熟悉或易于观察的单一反应,至模仿陌生或较难观察的单一反应,以至模仿连串有次序、有节奏的反应。就是先让儿童学习其中的1种,因为一次学习多种会相互混淆而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当他熟习第1种后,才教导他第2种动作或方法。当他掌握2种或3种动作或方法后,训练员便随意选做其中1种,让儿童模仿。
例如:先教一种动作(如拍手),掌握后,再教另一种动作(如跺脚)
3.考虑儿童的兴趣与特点。例如有些儿童视觉辨别能力很强,那我们就选择有明显的视觉提示的活动进行训练,儿童便能更有效地学习并掌握。
4.在进行模仿声音的训练时,最好与环境相配合,发出有意义的声音,使儿童容易理解,那么他们就能进行有效的模仿。
五、学习模仿的步骤
1.模仿使用物件的步骤
①模仿单一动作操作物件:用匙子敲击桌子
②模仿用同一物件做两种不同的动作:用匙子敲击桌子及用匙子假装进食
③模仿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相同的物体:用积木砌成不同的形状
④模仿排列不同的物件;从大到小排列物件
2.模仿动作的步骤
①从大关节活动(如:举手)至小关节活动(如:活动手指)。
②从自己看到的动作(如:拍手、踏脚)至自己看不到的动作(如:摸眼睛、摸鼻子)。
③从身体动作(如:拍手)至符号动作(如:绘画线条)。
④同时模仿2个或以上的动作(如:两手同时摸耳朵和鼻子)。
⑤模仿较复杂的动作(如:模仿动物的动作、根据节奏或旋律模仿动作)。
3.在模仿声音方面
①从无意义的声音到有意义的声音
②模仿配合动作的声音
③模仿物件发出的声音(例:打鼓声)
④模仿动物的叫声
⑤从有意思的单字至双字至短句
六、各个模仿活动的建议
1).模仿使用物件的建议:
1、模仿单一动作。如:按玩具上的按钮,拍打桌面等。
2、模仿用同一件物件做2种不同的动作。如:把胶泥搓成条状或压成块状。
3、模仿用1堆相同的物件以不同的方法排列起来。如:把8块积木叠成不同的形状,像叠高、砌火车、砌四方形。
2).模仿动作的建议:
1、模仿大动作。如:拍手、踏脚。儿童可以看到自己的动作,作为视觉提示而有助儿童继续模仿,适合那些不太认识身体部分的儿童学习。
2、模仿较细微的动作。如:数手指、伸出大拇指打圈儿、用食指放在嘴边做嘘的动作。这些活动须要配合成熟的小肌肉能力,要求儿童掌握较精细的观察能力,是较高难度的模仿活动。
3、模仿触摸脸上的不同的部位。儿童不能看到自己做出的动作,只凭着触觉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有时可让儿童对着镜子做出模仿动作,使镜中的影像成为视觉提示。
4、模仿用笔书写。通过本体感受觉(关节、肌肉及腱的感觉),增强儿童学习向不同方向活动手部的能力,并能带出视觉刺激(线条)。
5、同时模仿2个以上的动作。如:要求儿童同时模仿摸头及摸膝盖。要求儿童有更佳的计划动作的能力,并能同时注意2种或以上的动作的特点,这是难度较高的模仿练习。
6、模仿较复杂的动作。要求儿童模仿陌生的的动作(如:模仿动物的动作),或要求儿童配合声音进行模仿(如依着节奏模仿动作)。
3).模仿声音的建议:
1、模仿配合动作的声音。如:让儿童坐在成人大腿上玩飞机升降游戏时,模拟飞机发出的声音如“Whee.”“Boom”等。较适合那些喜欢弹跳、摇荡感觉并能记忆程序的儿童,对于那些在遇到危机时才发声、或在参与大肌肉活动时表现得较兴奋的儿童亦有帮助。
2、模仿物件发出的声音。如:用蜡笔书写时发出磨擦的声音“Zip-Zip”、“Zoo-om”。对于那些不喜欢摇荡感觉及音乐的儿童,可选择此类活动,儿童可享受他所画出的图案(视觉刺激)。
3、模仿动物的叫声。若儿童喜欢动物及有基本的假想游戏技巧者,可选择此类活动,如:模仿猫、狗、鸡、鸭叫。
4、模仿声音。较适合那些已开始发声及有兴趣尝试发声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