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辅导在教学上之应用
近几年来,研究学者已逐渐不再以残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来预测其现在及未来能力的发展,而较注意到这些儿童的社会能力发展上。被认定有社会能力,情绪或认知方面缺陷的特殊幼儿总是被安置在经过分类,自给式的学前特殊教育班,这群有缺陷的儿童常被同侪,家长,老师,或是其他人视为社会上的负担。这些儿童无法成功的在大多数的社会情境中表现独立性,合作技巧,社会判断,情绪控制等,对特殊幼儿而言,社会活动技巧的发展相当重要而且颇受学者及医生们所关注(傅秀媚,民86年)。
研究证明游戏是有助於社会与情绪发展的方法(Green, 1984)。另外也有研究显示,游戏对於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许多额外的贡献。Bruner(1976)曾经提过:游戏提供一个好机会去尝试行为的统合,此种统合是在一般成人刻意安排的压力下,不可能达成的。所以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持孩子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最近有不少心理分析学者,认知发展专家,社会心理学者根据他们的专业观点来看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结论:游戏能促使幼儿不断的发展。对幼儿而言,游戏是天生的而容易的,它助长个人的满足感并建立积极,自我概念和成就感(引自傅秀媚,民86)。
对特殊幼儿而言,活动经验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引导和简化。一个幼儿和同侪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到其他社会活动,角色的学习,活动的层次和品质。而且游戏对普通儿童的重要性已为一般人所接受,对特殊幼儿游戏的益处,也是被承认的。游戏可提供特殊幼儿适合他们成长速度的学习机会(傅秀媚,民86年)。
学生的学习问题,通常与情绪冲突和紧张有关,游戏治疗藉著探索儿童的感觉与态度,疏导他们内心的郁卒,害怕,焦虑与紧张的情绪。
游戏治疗强调情境的安排,信任关系的建立,完全的接纳,宽容与关怀。
游戏治疗在教学上的应用,是属於指导性的游戏治疗,即以老师,父母为主体,引导儿童从实际的游戏情境中,发泄或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从老师,父母那儿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后,从而发展出自我的内省力,逐渐调整情绪,增强信心,改变行为,努力向上(陈梅娇,民88)。
在教学上,利用游戏来辅导学生渐受重视。教师在应用「游戏治疗」来协助个案时,或许不若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谘商师(人员)般专业,但是近年来教师研习,再进修的情形相当频繁,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一颗勇於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企图心,越来越多的教师乐於运用「游戏治疗」的原则於其教学辅导上。陈梅娇(民88)成功地利用「游戏治疗」来进行三个个案的情绪与认知,问题行为,人际关系与记忆力调整的改善。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个案接受游戏辅导后进步显著。民国86年徐美莲与薛秋子利用音乐,艺术,游戏等辅导方式设计教学单元协助自闭症个案--李心。结果徐美莲与薛秋子发现经过游戏辅导后,李心在「说话时注视别人」,「积极的社交反应」,及「异常的行为反应」均有显著进步。
他们的研究个案(李心)经辅导后之情绪表达包括:
l 会说「我要看火车的书」,「老师帮我」,「我不要」
l 攻击别人被斥责时,会突然安静下来
l 电脑颜色转换时,会露出喜悦的笑声
l 高兴时,会哼出有旋律的歌
l 下课时会因期待要出去玩而坐立不安
l 曾因下课时抄黑板没玩到摇椅就哇哇大哭
l 听到喜欢的音乐会要求还要听
l 玩球时会说『球不要打到我的脸,会痛痛』。
l 会把自己安排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例如:看到娃娃掉到桶子的图卡,会说:『是李心(个案)掉入米浆』,而说别人掉入水中
l 如果老师说:『掉入油中炸』个案马上说『不要掉到油里,会痛痛』
l 溜冰鞋如果没收好,老师说:「把溜冰鞋送给别人。」李心马上说:『不要送给别人。』然后听话收好
l 会对他人表达关心之意(看到薛老师拿刀子削铅,会跟薛老师说:『薛老师要小心,不要让刀子割到』然后继续说:『刀子会割到手,会痛,流血喔!』显然很关心老师的样子)
l 攻击别人被罚不能吃冰淇淋很生气,但老师不妥协,李心最后也妥协了。
l 玩我追你游戏时,紧张被抓到,会一直喊『不要追我,不要追我啊!』
l 溜冰游戏时平衡感很好,跌倒会说痛
l 会为了想在下课时与同学抢到游戏器材,而认真上课,跑步时如果发现辅导者没跟上,会停下来说:『薛老师,我在这里」,或跑回辅导者身边牵辅导者的手』(P36)。
徐美莲与薛秋子二人之研究结果令有心利用游戏的方法改善自闭症个案(李心)沟通及社会互动能力的教育者振奋。因为,有经济能力或时间透过正式谘商医疗管道接受「游戏治疗」的自闭症学童毕竟是少数,而多数的自闭症学童终其一生所能得到较持续性的教育资源是在教育体制内。若教师能虚心接受各种辅导自闭症学童知能之训练,并将其「修饰」后应用在自闭症学童之教学辅导上,相信是此类学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