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
自闭孩子训练方案(一)
一. 什么是模仿?
模仿就是有意识地仿效别人的行为。如:别人怎样说或怎样做,就跟着怎样说及怎样做。
二. 模仿对自闭症儿童有什么重要性?
A. 模仿能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学习:
1. 模仿是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对成长很重要
2. 没有模仿,儿童很难学习及适应社会及文化.
B. 自闭症儿童在社会、语言及沟通上的能力较弱,模仿是发展这些方面的重要元素。
三. 学习模仿有什么先决条件?
A. 有基本的观察能力:如专注、注视别人、留意别人说话。
B. 有配对概念。
C. 能运用自己的身体(如:大肌肉、小肌肉、口部肌肉的机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四. 常见的模仿类别有哪几种?
A. 模仿使用物件
B. 模仿动作
C. 模仿声音
五. 学习模仿有什么先后次序?
A. 先训练儿童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学习模仿的先决条件(如:注意力、眼光接触、安坐等)。
B. 依照儿童在模仿方面的发展,循序渐进,由简单模仿至复杂模仿,也就是指由模仿熟悉或易于观察的
单一反应,至模仿陌生或较难观察的单一反应,以至模仿连串有次序、有节奏的反应。
1. 模仿使用物件
a) 模仿以单一动作操作物件。
b) 模仿以不同动作操作同一件物件。
c) 模仿使用同一类物件做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用积木砌出不同形状)。
2. 模仿动作
a) 从大关节活动(如:举手)至小关节活动(如:活动手指)
b) 从自己看到的动作(如:拍手、踏脚)至自己看不到的动作(如:摸眼睛、摸鼻子)
c) 从身体动作(如:上述的活动)至符号动作(如:绘画线条)
d) 同时模仿2个或以上的动作(如:摸耳及摸脚)
e) 模仿较复杂的动作(如:模仿动物的动作、根据节奏或旋律模仿动作)。
3. 模仿声音
a) 从无意思的声音至与动作结合的单音。
b) 从有意思的单字至双字至短句。
六. 教导儿童模仿时,要注意什么?
A. 纵然下列的活动建议是从浅至深排列,但当选择活动时,训练员除了考虑儿童的能力外,也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及学习特点。例如有一些自闭症儿童较喜欢视觉提示,这种提示能使儿童学习得更快,选择这类活动进行训练,儿童便能更有效地学习。
B. 教导儿童模仿时,先让他学习其中1种动作/方法,当他熟悉后,才教导他第2种动作/方法。当他掌握2种或3种动作/方法后,训练员随意选做其中1种,让儿童模仿。
C. 模仿声音时,最好与环境相配合,发出有意义的声音,让儿童轻易理解。
七. 可以给我们一些模仿活动的建议吗?
A. 模仿使用物件的建议:
1.模仿单一动作
如:按婴儿玩具上的按钮。
2.模仿用同一物件做2种不同的动作
如:把塑泥搓成条状或压成块状。
3.模仿用1堆相同的物件以不同的方法排列起来
如:把8块积木叠成不同的形状,像叠高、砌火车、砌四方形。
B.模仿动作的建议:
1.模仿大动作
如:拍手、踏脚
a) 儿童可以看到自己的动作,使成为视觉提示而有助儿童继续模仿。
b) 适合那些不太认识身体部分的儿童学习。
2.模仿较细微的动作
如:数手指、伸出大拇指打圈儿。
a) 这些活动须要配合成熟的小肌肉能力。
b) 要求儿童掌握较精细的观察能力,所以,这是较高难度的模仿活动。
3.模仿接触脸上的不同部位
a) 儿童不能看到自己做出的动作,只凭着触觉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
b)有需要时可让儿童对着镜子做出模仿动作,使镜中的影像成为视觉提示。
4.模仿用笔画写
通过本体感受(关节、肌肉及腱的感觉),能增强儿童学习向不同方向活动手部的能力,并能带出视觉刺激(线条)。
5.同时模仿2个或以上的动作
如:要求儿童同时模仿摸头及摸膝盖。
a) 要求儿童有更佳的计划动作的能力。
b) 要求儿童同时注意2种或以上的动作的特点,这是难度较高的模仿练习。
6.模仿较复杂的动作
如:模仿动物的动作、依着节奏模仿动作。
a) 要求儿童模仿陌生的动作。
b) 要求儿童配合声音进行模仿
C.模仿声音的建议:
1.模仿配合动作的声音
如:让儿童坐在成人大腿上玩飞机升降游戏时,模拟飞机发出的声音如“Whee”
“BOOM”等。
a) 较适合那些喜欢弹跳、摇荡感觉并能记忆程序的儿童。
b) 对于那些在遇上危机时才发声、或在参与大肌肉活动时表现的较兴奋的儿童也有帮助。
2.模拟物件发出的声音
如:用蜡笔画写时发出磨擦的声音“Zip-Zip”、“Zoo-om”.
a) 对于那些不喜欢摇荡感觉及音乐的儿童,可选择此类活动。
b) 儿童可享受他所画出的图案(视觉刺激)。
3.模仿动物的叫声,如:猫、狗叫
若儿童喜欢动物及有基本的假想游戏技巧者,可选择此类活动。
4.模仿声音
a)较合适那些已开始发声及有兴趣尝试发声的儿童。
b)(1)开始时儿童在无意识地发声,训练员立即回应他的声音,以鼓励他继续发声。(2)随后,训练员发出1个儿童已懂得发出的音,引发儿童跟着做。
(3)当儿童能做到(2)时,训练员发出1个儿童不熟识的音,引发儿童主动模仿。
(4)要注意在开始时只要求他发声,随后便要求他更准确地发音,再而说出有意思的单字,渐至双字(如:物件名称)、短句及较复杂的句子。
#p#分页标题#e#自闭孩子训练方案(二)
知觉训练
一. 什么是知觉?
知觉就是个体通过以生理为基础的感官所获得的讯息,加上以往在记忆中的经验,进而对环境做出反应及解释的过程。
二. 为什么要学习知觉?
A. 儿童是通过知觉来认识环境的。
B. 知觉对于小肌肉及综合感知肌动等发展很重要。
C. 儿童透过知觉去分辨事物,这对于他们的智能发展、计划及组织环境等尤其重要。
三. 自闭症儿童在知觉上有什么特别情况?
A. 由于很多自闭症儿童在分辨及理解外界资料时感到很困难,因而影响他们学习及认识周围环境。
B. 他们可能对不同感觉有异常反应,或因为不明白环境而表现得烦躁不安。
四. 学习知觉对自闭症儿童有什么重要性?
学习知觉,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外界事物的意义,减低他们异常的感知反应。这样,他们对外界的恐惧自然地减低,从而容许改变,学习上也更容易,情绪不安的情况也可改善。
五. 学习知觉有什么先决条件?
儿童的器官没有机能上的残障,如弱视或弱听。
六. 常见的知觉类别有哪几种?
A. 触知觉
B. 视知觉
C. 听知觉
D. 嗅知觉
E. 味知觉
F. 本体感受觉(关节、肌肉及腱的感觉)
七. 学习知觉有什么先后次序?
A. 婴儿在出生后,各类别的感官也在接收讯息。知觉的反应也逐渐发展。
B. 学习触知觉时:
1. 增强儿童接纳触摸不同物件;
a) 若儿童很惧怕触摸不同的物件,可按以下程序教导儿童:
(1) 让儿童接近他们将要触摸的物件
(2) 轻轻触摸物件;
(3) 渐渐延长接触的时间;
(4) 随意地把弄物件。
b) 若儿童很惧怕物件接触他们的身体时,可按以下程序教导儿童:
(1)先选择1种儿童较易接受的物件;
(2)以物件接触儿童最能接受被触摸的身体部位;
(3)渐渐增加接触的压力及延长接触的时间;
(4)以物件慢慢地接触其他身体部位;
(5)选择其他儿童较容易接受的物件,重复以上程序。
c)有些儿童很惧怕触摸不同的物件或惧怕物件接触他们身体的不同部位。上述建议让儿童逐渐地接受触摸不同的刺激,让他们减少对 刺激的恐惧感,从而放松自己,并组织所接收的刺激,增强触直觉。
2.增强儿童触觉辨别的能力
让儿童在不需要其他感觉提示下,只用触觉来分辨物件。
C.学习视知觉时:
1.可按以下程序;
a)注视物件,由近距离至远距离
b)追视物件
c)在固定范围内寻找物件
d)对较抽象的物件(如:图片)表现出兴趣;
e)在较复杂的背景中用视觉辨别图画、线条、颜色等物件,而辨别技巧包括寻索、配对、分辨等;
f)能用视觉辨别他人所表达的,包括他人的动作、表情。
2.自闭症儿童通常能通过视知觉较快地掌握环境,所以,在视知觉上发展良好的儿童,在整体学习更见效果。
D.学习听知觉时:
1.可按以下程序:
a)留意声音
b)寻找声音的来源
c)辨别不同的声音,如:辨别不同的发声物,辨别不同的语调,辨别节奏韵律等;
d)明白声音与环境的关系,如:某声音出现后某事情便会发生,或明白某声音代表对儿童的某项要求等.
2.当自闭症儿童能明白声音的意义时,他们便会减低对刺激的恐惧感,从而有更适当的反应.
八. 可以给我们一些知觉训练活动的建议吗?
A 触知觉活动的建议
1. 能接触及探索2种不熟悉的质地
训练员让儿童慢慢地接触物件,不可过急,避免儿童产生恐惧。其后的程序,可参考上文学习触知觉的先后次序。
a) 捏胶泥的进程:
在(胶泥蛋糕)上插上小棍→把胶泥球按在匙子上→用食指在胶泥上压出一个凹位→用食指捡起(胶泥小曲奇)→把胶泥捏成条状及按压胶泥
b) 把玩手偶的进程:
观察成人操控手偶→成人触摸手偶时,儿童把手放在成人手上,一同触摸手偶→用手指触摸手偶的毛→儿童独自触摸手偶
2. 能接纳不熟悉的刺激(如:润滑膏、爽身粉、擦子、海绵、羽毛)接触身体多个部位—颈、背、脚、手、手臂及面颊等。
a) 训练员须先以儿童最喜欢的物件来进行训练。
b) 训练进程:
先接触脚部(或儿童最易接受被触摸的部位)→渐增加压力→接触身体其他部位→让他自行选择物件,但指示他接触身体哪个部位
3. 能分辨不同的刺激(鬂擦2个、羽毛2根、软海绵2块)
a) 让儿童只通过触摸(或加上训练员的形容)而不用视觉来辨别不同的物件。
b) 这项目是为那些对触觉没有兴趣或灵敏度较低的儿童而设的。
B. 视知觉活动的建议
1. 在固定范围内用视觉观察及寻找物件
a) 用视觉寻索桌子上的正确拼块(近距离追索)。
b) 用视觉寻索房间内的物件(远距离追索)。
* 有些儿童很少关注其他人或物件,但对地上的小屑却十分敏感。这一类训练对这类儿童可能有帮助。
2. 增强追视移动物件的能力
a) 当肥皂泡在空气中飘动时,指示儿童拍打泡泡
b) 推球
c) 拍汽球
d) 用大光灯照射房间里的物件
* 对那些追视物件有困难的儿童可能有帮助。至于采取那个活动,则看儿童的兴趣而定。
3. 用视觉连续追寻数件物件
* 对那些只能缓慢地转移视线的儿童可能有帮助
4. 有组织地运用视觉辨别能力
a) 在混杂的背景中找寻物件
如:在厨房盛满物件的抽屉中寻找匙子、筷子等。
b) 在1堆物件中找出相同的物件
如:在1个盒中放有很多书夹、木珠、积木,请儿童把全部书夹找出来。并放在另1个盒中。
c) 在1幅复杂的图书中找出其中1部分
如:要求儿童在复杂的图书中找出小鸟、踏自行车的人等。
* 儿童若能明白物件名称,或物件之间的分别较明显,或儿童对那些物件有兴趣时,其学习效果会较高.
C.听知觉活动的建议
1. 寻找声音的来源
当听到声音时,儿童能作出适当的反应,如:抬头观看及搜索。
2. 辨别不同声音
a) 能分辨3种动物的叫声
b) 能分辨3种乐器声
d) 能分辨常见物件发出的声音,并在图片中指出该物件,如:电话、电视机等。
* 有些自闭症儿童对声音太敏感,有些则只会留意他们有兴趣的声音,所以,当他们明白多一点声音的意义时,他们对环境的注意亦会增加。
3. 能知道听到某声音后会发生的事情
a) 能在听到3种不同的声响后作出适当的回应
(如:听到摇铃声后便知道是吃饭时间;听到哨子声后便排队上校车;敲响牙刷后便知道是洗澡时间)
b) 能在听到特别声音时作出适当行为
(如:听到敲门声后便知道有人将会开门;老师摇铃后,便要回到椅子上坐起来;妈妈开动吸尘机时,便要取出有尘的物件等)
* 这些活动以声音配合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因着喜欢的活动而对声音发生兴趣及回应。
#p#分页标题#e#自闭孩子训练方案(三)
大肌肉活动
一. 什么是大肌肉活动?
大肌肉活动就是指涉及全身或局部大肌肉的姿势及动作的活动.
二.大肌肉发展有什么基本元素?
A. 成熟的中枢及脊椎神经系统;
B. 适当敏感度的接收感觉系统如皮肤、关、眼睛、耳朵;
C. 能控制肌肉张力;
D. 能灵活伸展肌肉;
E. 良好的关节的活动能力;
F. 周围环境所给予的刺激及学习机会较多;
G. 其他范畴如模仿、知觉及智力发展的配合等。
三、学习大肌肉活动有什么先后次序?
A. 头部控制
B. 席上活动,如:转身、俯卧撑起、爬行等
C. 坐
D. 站立及步行
E. 平衡,如:单脚站立、上落楼梯等
F. 技能,如:踢球、踏三轮车、攀爬等
四.教育自闭症儿童进行大肌肉活动有什么重要性?
A.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在大肌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他们的大肌肉能力远超过判断和明白口头及社会要求,形成了很多控制行为的问题。
B. 体能活动可增强儿童注意自己的身体部分及身体与环境的关系,这是他们学习的基础。
C. 很多自闭症儿童也喜欢四处走动, 大肌肉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学习语言或非语言指示、促进智能发展等。
D. 另外,透过大肌肉活动,可以建立自闭症儿童在社交及行为上的规则。
E. 对于兼有过分活跃情况的儿童,有组织的大肌肉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尊从指示。
F. 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有部分自闭症儿童亦兼有大肌肉发展的困难。
五.自闭症儿童在大肌肉上常遇到什么问题?
A. 缺乏体力及肌肉能力;
B. 平衡能力较差;
C. 饶过障碍物时显得笨拙;
D. 速度及力度控制较差;
E. 较困难协调自己身体部分去完成大肌肉活动。
六.可以给我们一些大肌肉活动的建议吗?
A. 增强体力及肌肉能力
1. 增强跑步及踢球技巧
注意:这些活动适合那些喜欢皮球的儿童
2. 弯腰从地上取物件并放在高桌子上
注意:该物件必须是儿童所喜爱的,以提高其动机。
3. 跌倒后很快便能站起来
如:唱儿歌时做动作:一同跌下,一同站立。
这活动适合那些喜欢音乐的儿童。
4. 跑至目的地时蹲下取物件,并把物件运送至终点
这活动适合那些喜欢重复某程序的儿童。
5. 增强腹、背、脚的肌肉的力量
如:在躺着时弯腰至坐起来、站立时弯腰,用手触摸脚趾、屈膝跳、原地跑。
适合那些懂得模仿动作的儿童。
B. 改善平衡及协调能力
1. 在平衡木上向前行;
2. 单脚站立,学习平衡;
3. 在不同的位置上学平衡
如:躺在木桩上摇荡,玩秋千等。可轻轻摇荡儿童至左/右/前/后或打转。但要注意儿童是否能够接受摇荡的活动,因为部分儿童在摇荡后会冒汗、面色苍白或呕吐。遇上这些情况时要立刻停止该项活动。
4. 不惧怕翻身
如:翻筋斗、由成人提着双脚,用手撑着地爬行。
C. 增强饶过障碍物的能力1. 通过两个障碍物而不碰倒物件;
2. 能看着地上的足印并把脚踏在上面,饶过障碍物行走;
3. 能通过一连串的障碍物
要求儿童不但留意正经过的障碍物,要求他们看着前面的一个障碍物。这活动可提高他们对环境的注意及组织身体动作的能力,以适应周围环境。
*这些活动也要求儿童用视觉注视环境,让他们增强控制及平衡的能力和提高活动速度。
#p#分页标题#e#自闭孩子训练方案(四)
小肌肉活动
一. 什么是小肌肉活动?
小肌肉活动主要是指导儿童运用他的手指、手腕及协调双手来进行的活动。
二. 小肌肉发展有什么基本元素?
A. 成熟的中央神经系统;
B. 触觉、本体感受觉及视知觉已有相当的发展;
C. 双手具备完整的肌肉结构、足够的肌肉张力与控制能力;
D. 动作计划能力
E. 进行活动的动机(例如:适合的环境或别人的鼓励)
三. 学习小肌肉活动有什么先后次序?
A. 1.最初用整个手掌去触摸或抓握物件。
2.逐渐会以手指来操作物件,如:拾放物件、按钮等。
3.最后,会使用指尖灵活细致地操作物件,如:叠高多块积木、拧瓶盖、操控笔杆、剪刀等。
4.同时运用双手进行活动,如:串珠子、双手协调书写等。
B.在手指运用方面,会先由尾指的部位(尺侧),逐渐转移到近拇指的部位。所以,大拇指比其他手指较后使用。
C.手腕最初是向下垂的,其后可提起至跟水平线平行,最后,手腕可以挺着活动。
四. 自闭症儿童在小肌肉发展上有什么困难?
A.很多自闭症儿童喜欢观看手指,因而较少练习运用手部;此外他们又缺乏好奇心,不愿意探索新环境。所以在缺乏经验及动机之下,要他们学习新技巧便有困难。
B.有些自闭症儿童有触觉过敏的情况,也就是他们不愿运用双手探索物件,所以,他们在学习运用受部时,亦会有困难。
C.另外,有些自闭症儿童触觉辩别能力较慢,他们在控制手中的物件时,常常遭碰跌东西,以致学习运用手部出现困难。
D.部分自闭症儿童较复杂运用适当的力度,在学习要使用手力的活动时便感到困难。
E.有些自闭症儿童作计划较差,活动双手显得较笨拙,形成发展小肌肉的障碍。
F.总括而言,自闭症儿童在学习基本技巧(如:抓握)上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对难度较高的技巧(如:个别手指的运用、力度的使用、协调能力),则较难掌握。
五.学习小肌肉活动对自闭症儿童有什么重要性?
A.儿童透过操作物件,认识到物件的特质(如:大小、形状、质地及质量)。所以,若果他们能发展小肌肉的技巧,便能增强他们在学习上成功感,使他们更能享受学习的趣味。
B.小肌肉发展亦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自理技巧、画写、职前练习、手语等。所以,促进小肌肉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发展有帮助。
六、可以给我们一些小肌肉活动的建议吗?
A.增强抓握或放下物件、手指力的运用及灵活地使用手指等技巧。
1.拾起或放下不同大小、重量、质地的物件。
2.使用个别手指的技巧
如:用前二指拾起小物件,用食指指着物件并算出物件的数目,用食指按压胶泥等。
3.使用力度
如:用力承拖盘上的物件走一段路,用手指力打开衣夹,持着小胶刀切东西,和使用剪刀等。
B.增强手指抓握的能力,转动及运用手腕的技巧:
1.拧开瓶盖;
2.松开及紧螺栓及螺丝帽;
3.拧开门锁;
4.转动拼块使它们拼在洞上;
5.连续多次转动以拧开瓶盖;
C.增强双手协调运用的技巧
1.双手同时做同样的动作
如:把2件物件串上。
2.双手同时向不同方向做动作
如:撕纸条。
3.一手固定物件,一手操作物件
如:运用剪刀时一手稳固地拿着纸张,一手操作剪刀,并能转动纸张剪出角位。D.增强触觉辨别能力及减低触觉过敏的情况。
#p#分页标题#e#自闭孩子训练方案(五)
手眼协调
一、 什么是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儿童的双手经常根据视知觉的讯息而改变活动的方向及力度,以便能有效地控制环境。这就是手眼协调能力。
二、 学习手眼协调对自闭症儿童有什么重要性?
手眼协调可以促进小肌肉和知觉的配合,使儿童更能应付环境的要求,从而发展儿童的智能。三、 自闭症儿童在手眼协调上常有什么问题?
大部分自闭儿童的目光经常不能依附在某事物上,因而障碍他们学习。如:
A、未能朝着一个方向画线;
B、未能参照着模型/图案砌出同样的物件。
四、 学习手眼协调有什么先决条件?
更佳的手眼协调的发展建基于:
A. 知觉,特别是视知觉,如:视觉对焦及追踪能力;
B. 大肌肉的发展;
C. 小肌肉的发展。
五、 学习手眼协调有什么先后次序?
A、发展视知觉:
1. 视觉对焦
2. 视觉追踪
B. 建立手眼协调的能力:
1. 先进行较大范围的手眼协调活动,如:把大盒叠放在另一个大盒上。
2. 渐渐缩小活动范围,如:把木珠放入菲林筒(膠卷筒)中,把形状拼板放入适当的洞中。
3. 较精细的手眼协调,如:沿线画写、拼砌连结性拼板、剪贴等。
4. 要与高层次认知能力配合的活动,如:运用想象力画图画、仿砌模型等。
六、 可以给我们一些手眼协调的活动建议吗?
A、 有关视知觉的训练,可参考本册第2章「知觉」活动。
B、 控制书写线条的方向
1、把两点相连
a) 由左至右(起点是绿点,终点是红点)
b) 增加两点的距离
c) 若儿童不懂得在终点停下来,可在终点加上小卡作触觉提示,指示他停下
d) 由上至下
2、用直线或横线构成图画
用简单、常见的物件做图画。
3、在界线内画线以完成迷宫
a) 若儿童不懂得在界线内画线,可用纸卡剔出坑位,成为触觉提示,鼓励儿童在坑位内画线
b) 线条包括曲线、直角转弯及斜线
4、画几条线以完成图画
没有点作提示,要求儿童画出图形,方形或曲线。
5、用小棍儿在湿沙上画线
着儿童用力书写,增强本体感受觉的刺激。
C、 用物件(如膠泥、积木、纸张)仿制模型
1、用膠泥、包绒针丝或冰条棒子仿造简单的模型
2、用积木仿砌模型
适合那些未充分掌握运用线条,但能认识积木的界限的儿童。
3、用图形纸砌画图
a) 要求儿童把几个熟悉的图形砌成1幅有意思的图画。
b) 适合那些开始学习辨别图画及图案,但未能完全掌握书写技巧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