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阅读训练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塑造人格。中外心理学专家研究成果表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早慧儿童,他们都有早期阅读的经历。众所周知,儿童3-6岁是语言发展和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但是,许多孤独症儿童却错过了这个最佳发展期,语言状况由此之后。为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儿童的语言训练,摸索了一些孤独症儿童的阅读能力训练,促使孤独症儿童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总体教学想法是:
将阅读活动融合到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中,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正确的阅读方法、习惯、发展他们的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儿童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以激发儿童阅读识字兴趣,帮助儿童实现图画符号和语言文字符号的顺利转换,同时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
一、阅读活动与看图密切结合。
孤独症儿童尚未到达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他们喜欢面对的是大量的图文并茂或以图为主的读物,但是对有故事情节的图书并不理解。鲜艳的色彩,固定的画面能最快闯入儿童视野,使之产生对图画的注视兴趣,从而忽略了文字的存在。儿童大部分的注意是图中形象的大小、颜色的鲜艳程度。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一特点,让儿童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画面、理解画面、描述画面来实现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转换,培养孤独症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看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在“看、想、说、读”方面的指导。
1、引导观察,注重“看”的指导。孤独症儿童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特点,常常呈现出无序化状态,看图随意性大。经常看到孩子们翻开书,面对一幅画时,一会儿看这儿,一会儿看那儿。而面对一本书时,一会儿翻到中间,一会儿翻到前面。因此在指导儿童看图时,要根据图画的内容,要有手势提示,教会儿童用手指着图片看。确定观察的目的,让儿童有目的地看。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
如在进行“捉迷藏”的阅读活动时,我首先让儿童观察封面上的信息,封面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可能要去哪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小男孩在干些什么等等,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图画上的细节,如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表情等等。然后逐页展示遮住文字的画面还孩子们一起观察和讨论。
2、启发思考,注重“想”的指导。如果只注重观察而不引导儿童想象,那么观察所得必然支离破碎,不能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画面。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以观察所得为依据,启发儿童积极思考,引导儿童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内外的内容。如“捉迷藏”的阅读活动,在让儿童逐页看懂画面内容的同时,根据前一页中提供的后一页信息,让儿童推理出下一页宝宝可能藏在哪里或是你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了等等。
3、学习表述,注重“说”的指导。儿童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在老师的有效启发指导下,用语言表述出来。此环节,老师可以使用文字提示卡,引导儿童大概地讲述,指导儿童用规范的、比较完整的语言、恰当的词汇、较准确地表达图意。如“小猴子”故事中,我重点让儿童掌握“我会……”能够掌握“我会和我还会”词的区别,为此,我还创设情景,让儿童自己体会,并用“我会和我还会”讲述一句完整的话,让儿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这两个词的不同。
4、图文结合,注重“读”的指导。实践证明,儿童期接触的主要是口语。孤独症儿童面对一本图书,往往也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来理解书中的故事。他们不了解图画故事本身所提供的一些文字与符号。图画下的文字符号,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在阅读中常常会忽略这些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图书的语言价值。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顺利转换,我将儿童在“看、想、说”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图意以汉字形式进行出示。引导儿童按照“看图读图意,看字读图意”的思路来读。
二、不以识字为目的,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
孤独症儿童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具有惊人的形象感受力和整体接受能力。中国的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划构成的,具有典型的方块型特点。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产物,也是孤独症儿童容易掌握的一个关键所在。因此,我将阅读活动与识字紧密结合起来,让儿童在耳濡目染中、无意识的状态下自然习得一些图书中的高频字、常见字和独体字,为儿童有效进入儿童读物的阅读,扫清一些文字上的障碍。
三、发挥家长力量,家校同步指导孩子的阅读活动
父母对书的态度、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图书阅读活动的兴趣,因#p#分页标题#e#而应充分挖掘、发挥家长的力量。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交谈、家庭指导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的重要性,介绍图书阅读活动对孩子发展的益处。同时,请家长带孩子购书,认识图书馆,书店及不同类型的书,并在家中营造读书气氛。在交流中,我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入睡后才坐下来看书,或者避开孩子看书,这样做错失了父母对孩子榜样的作用和力量。于是,我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不要总觉得孩子听不懂,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听故事。这样,孩子对阅读图书的兴趣就变得浓郁了,为日后提高阅读水平作了准备。
另外,当家长将孩子在家阅读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我时,有的家长对孩子阅读中一些无条理性,无概括性的语言表示失望和不满,我就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阅读特点,正视孩子的发展水平,很好的发挥鼓励和指导作用。
以上只是我在近几年多来对孤独症儿童阅读识字课题探讨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做法,在此,还望能与同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