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从成长中寻找原因(2)
第三章
第2节从成长中寻找原因(2)
孤独症孩子的内心世界十分隐秘、十分脆弱。他们表面上的淡漠是不相信或无奈导致的,他们的哭泣和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是对外界的一种反抗,他们能说却不说也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但他们最强烈的反抗却是自伤,一个绝望者的最后的拳头是指向自己。
如果我们不了解孤独症,我们是否了解普通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如果你的孩子是普通孩子,你了解他吗?他们为什么不听话?什么时候不听话?
我为什么哭?谁知我心!!!
测验三:有的五六岁小孩在家还比较听话,为什么家里一来人或外出时反而不听话了?是对平日要求没得到满足的报复?还是太想得到家长的关注?是家长平日陪孩子时间少造成的呢?还是没给孩子买好吃的导致的?同样是提要求,有的孩子频繁地提很多要求,有的就提一个“大要求”(即花几百元钱才能满足的要求),这两类孩子需要满足的东西一样吗?该不该满足呢?
测验三可能的答案:孩子外出不听话主要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提一个大要求和频繁提要求的孩子要满足的东西不一样,具体满足什么请在“需要之塔”部分找答案。
★小提示:频繁提要求的孩子需要层次的发展落后于提大要求的孩子。
我们能看清孩子的问题吗?除了生理原因之外,问题的成因还有什么?其中一个最大的成因是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孩子感觉到离这个世界、离他身边的人很远很远……
看清孩子的需要
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语文、数学、外语知识居多,思想品德概念居多,道德和行为规范居多,这些知识建构了人的理性思维。但随着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的本性是什么?人有哪些需要?人的需要满足以后,人的情绪会是怎样的?人与人之间交往后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反应?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感性思维在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总之,有关需要、情绪、思维、交往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发现它们对人的发展影响远远超过了认知能力,有关“需要”的话题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或家长,我们不仅要知道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更要了解孩子发展动力的大小,要知道孩子社会交往乃至社会适应的未来走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我们以“需要之塔”为依据来说明人的交往发展动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