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孤独
人总是在充分回顾自己时触到孤独,如果说追忆是水,那么孤独就是潜在水里的怪兽。同样,如果不想到自己,是不会感到孤独的。这也是热心肠、乐于助人的人较少感到孤独的原因:他们往往把心放在他人身上!从慈母,情侣、兄弟……到雷锋等等,他们都有着专注和献身。(选自《非我》1999/11/26) 人都会感到孤独,孤独就象影子,一低头就会看到。 孤独不等于孤单。孤独更是一种感受,而孤单是独自一人的事实。人感到孤独时一般都是低调的,而说到孤单,人不是自我调侃、随意而谈就是一种不满、愤怒或不甘,那显示出激进意味。 人们对孤独的厌恶源于对它的恐惧。人毕竟是社会的一员,是人际关系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总希望和别人在一起,维持、巩固或发展与社会的关系。任何可能割断或淡化、减少这些关系的事物都会让意识到的人感到紧张、不安。 很少人能想到,孤独其实是一种自知自觉,从没感到孤独的人也是不健全的。人们内心有时猛然涌现的对流浪的渴望其实是想接近孤独。 人也不可能总是抬头高歌,在疲倦的时候,不妨享受一下淡淡的孤独。 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够战胜自己的孤独感。孤独感是人对外界的排斥和拒绝。 孤独是人对自己社会归属迷惑或不明了而产生的感受。正常的人都有爱和社交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己觉得想法不得到外界认可,就会产生孤独。 往往,孤独来自交流障碍。无法与社会交流就难以找到自己的坐标。 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认真倾听,或多或少都能降低他们的孤独感。 倾听然后赞许,即使是表面上的共鸣,都能够迅速冲破孤独的壁垒。 孤独是心灵空虚的表现。充实的心灵,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合理定位,是不会觉得孤独的。 对于孤独,不外乎咀嚼、品位、回味等享受方式,和拒绝、超越、化解、等等。善待、抗拒、挑战,利用。无病呻吟。 短暂的孤独是正常的。那仅仅是交流和沟通不畅的的产物。人在将“非我”我化的时候,也需要短暂的界定和隔离。 但是,如果孤独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现象,那往往会影响到交流本身,将“我”与外部环境人为(或者说自为)地分离。 这违背世界是普遍联系,必须充分接触,建立联系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不利于人的社会化,自然化,甚至影响到生命存在。 因此,这种持续的或频繁出现的长期的不良心理,被认定为病态,需要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GOPLA就称之为“孤独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