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感受温暖
?十一岁的明明患有重度孤独症,他不但爱听歌还爱唱歌,
每到下课后他总是跑到音响旁久久不愿离去。
?曹亚文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写字,这时前面的儿童转过身。
曹老师说:“最主要的是先让孩子们感受这种学习的气氛,然后慢慢教。”
?九岁的小洋患有孤独症,他常用 牙齿咬着桌子,看着叫人心疼。
平时这里很难见到家长,偶尔有家长来的时候,孩子们就不停地向外张望。
教授语言和肢体训练课的曹老师 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
9岁的毛毛患有极重度弱智和孤独症,当老师叫别人出去活动时,他总是躲在门后。
康复中心的孩子往往很孤寂,因此孩子与老师的沟通就非常重要。
黑板上的话是一个孩子写的,这是他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
平时老师总教他们一些诸如“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老师爱我们”之类的话。
康复中心有的孩子不能自己上厕所,老师就帮助 他们脱裤子。
2003年11月30日,西安财经学院的学生来到康复
中心看望这里的智障儿童,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这是一个与正常孩子不一样的群体,在这里虽然有着很多的不幸,但也有着童年的欢乐。这里的老师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着每一位孩子。这个冬天,记者多次看望这里的孩子———
2003年岁末的一个午后,阴云冷风中,西安市南郊的一个院子,在喧嚣中显得有些孤独,只有门口那棵落光了叶子的树陪伴着它。暗红色铁门上舞动着的小姑娘、飘动的音符和吹奏管乐的精灵映入眼帘,让人想起幼稚儿童的涂鸦之作。门上“康复之家”几个字,告诉你这不是一般的地方。
这是一个私立儿童康复中心,它坐落在普通民家小
院内,这里的17个孩子,以陕西的居多,也有来自外省的,他们的智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他们基本上都是全托,一般春节才会被接回去。一楼是办公室、教室、宿舍和厨房;通往二楼的门平时都锁着,因为怕孩子们出事,只有在纳凉、晒太阳或上体育课时才打开。
要过年了,几个孩子被家长接走,剩下的被分成康复快班和中慢班。轻轻推开中慢班的门,门后依然是小斌,他患有严重的孤独症,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他经常被猛然推开的门撞上,却感觉不到疼。他手里依然拿着一片纸,抹着鼻涕,不时发出让人恐惧的喊声。他已经12岁了,却仍不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也得老师帮助。
刚进教室,小晨又兴奋地拉起了我们的手,这是他见到陌生人的习惯性动作。流着鼻涕的他把我们拉到窗户前,然后自己爬上了课桌。最初我们还担心他不能爬上去,怕他摔下来,但老师说没事。小晨高兴地看着窗外,用冰冷的小手指着窗纱,嘴里发出模糊的声音。
马素珍老师告诉我们,这个班里的孩子是智障较重的,她的任务就是教他们一些最简单的字词,让他们学着说话。这时坐在桌上的小晨突然冲着马老师喊:“阿姨,阿姨!”马老师说,孩子们都把老师叫阿姨,小晨刚来时根本就不能说话,只能发出呜呜啦啦的声音。
快班正在上数学课。这些孩子的情况虽比中慢
班要好些,有的已能进行简单的运算,但有的却只能数数。曹亚文老师正在教小雅识数,虽然小雅已经8岁了,但“3”和“5”对她来说却像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她怎么也不能熟练识读。刚教着她能顺序地读“1、2、3、4、5”,但倒过来她又不会了。
上完数学课,马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二楼上体育课。在开阔的楼面上,在老师的示范下,走步、跑步、做操、单腿跳和赛跑等活动在孩子们的手脚间展开。虽然他们的动作还不规范,队伍也有些乱,但他们脸上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有几个病症严重的孩子,则趴在护栏上,看着下面街上往来的行人,草窠里打闹的孩子更让他们久久注目。有个骑三轮车的高声叫着“换洋芋”,小晨也兴奋地跟着喊“换洋芋”。也许只有在这时,他们才像真正的孩子。
晚上8时许,许多孩子都睡着了。马老师和曹老师
还没睡,她们要等所有的孩子都睡着后才能睡。她们的床和孩子们的在一个房间。因为有些孩子睡前吵吵闹闹,有些还尿床,所以老师必须跟他们住在一起,时刻照顾他们。陈老师开玩笑地说,这大约也算是一门课吧。
曹亚文老师是蒲城人,在这里已有3个年头。她将一个脑瘫儿由走路不稳,训练到能走稳而且会跑了;将不会数数的孩子训练到数数流利的程度;从最基本的口形教孩子们发音,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她腼腆地笑着说,她初中毕业时就想当老师,没想到会教这些特殊儿童,“孩子们这么可怜,如果没人管怎么办呀?”记得有一次,一个行为不能自控的孩子,一巴掌把她的脸打肿了,半个月后才消肿,孩子的家长为此还特地来向她道歉。她对孩子们的感情愈来愈深,家里几次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拒绝了。“和孩子在一起我很高兴,让我和他们多呆几年吧。”不知什么时候,她的眼圈已红了。
来自甘肃的马素珍老师说,她刚来时有点怕,但时间一长就没事了。现在她和孩子们很亲,每教会他们一个字,她都很高兴。她只想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如果这些孩子将来能自己照顾自己,那将是她今生最大的幸福。
教室里贴着《我爱蓝天》、《龟兔赛跑》、《秋实》、
《向太阳》等画,陈老师说,这都是中心的孩子们画的,这些小作者康复后都出去了。从1996年开始,已有300多个孩子在这里接受了培训。在2002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特奥会上,中心的孩子取得了一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有的生活已能自理,但有些却因为家庭困难,中途被迫结束培训。
说起自己的事业,陈老师笑着说:“当初也没想什么,只是觉得这里的孩子挺可怜的,想为他们做点事。”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他,要把这项沙上筑塔的事业坚持下去。
一个周六,西安财经学院的学生给孩子们带来了食物和衣服,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他们希望这些孩子能开心快乐,也呼吁更多的人关心这些智障孩子。
(报道中孩子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