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成因、影响及预防
摘要:网络教学将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主导教学方式,其迅猛发展难免带来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成因主要由学校、教师、学生引发,其影响到教师、学生、教学的效率等,其预防应该从网络软硬件、教师、学生、心理咨询等入手。
关键词:网络教学 信息孤独症 成因 影响 预防
互联网是人类发展史上迄今为止在信息交流方面最为迅捷和成功的手段之一,在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3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8%和44%。发布会上,香港、澳门的互联网统计专家也分别公布了港澳的互联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香港地区网民数330万,占总人口的51%,家庭上网普及率达到70%,网民平均每周上网5.3天。澳门地区网民20.1万,占总人口的46%,家庭上网普及率达到59%,网民平均每周上网3.8天。可以预见,通过互联网交流将是人类未来社会的主导交流方式。为此,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的任务之一。
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工具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远程教育平台的推出,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史的一个亮点,网络教学将是未来教育中的主导教学方式,自主管理学习将成为未来教育中主导的学习方式。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1995-2004年,全世界网络教学的市场规模以45%的增幅扩大。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超时空性。在传统教学中,语言信息量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其信息量的衰减性也是最大的;在网络教学中,信息传递形式是全方位的,包括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主要来自于教材和教师的讲授,这常常使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学习变得沉闷乏味;而在网络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学习。因此,可以说互联网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尽管互联网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它又不可避免地给网络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信息综合症、网络嗜瘾症、网络信息孤独症等。本文仅就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成因、影响及预防作些讨论。
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是指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渠道或足够的信息交流而造成的一种信息相对闭塞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分为绝对孤独与相对孤独。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是一个人处在所达到的社会交流水平低于其心理所期望的交往水平的一种状态。一个人的心理期望交往水平与实际达到的社会交往水平是一个平衡系统,一旦该平衡系统被打破,就会出现信息孤独的问题。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交往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交流。当个体实际达到的信息交往水平超过其心理所期待的交往水平,这就是网络侵犯性行为;如实际达到的信息交流水平低于个体心理所期望的交流水平就会出现信息孤独,这就是绝对孤独。相对孤独指的是当一个集体内部交往低于这个集体对外的社会交往的一种状态。当一个集体内部的人与外界交往的数量少于内部之间个体的交往的数量时,这个集体被认为是孤独的。当一个集体内部交往与对外交往的比例大到1:0时,这个集体处于绝对的孤独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在集体内部尽管个人交往还是有的,但与其外部的信息交流中断,其信息交流处于不通畅的状态,这就是相对孤独。在网络教学中,绝对孤独与相对孤独经常发生。尽管学生在网络教学中所接受的信息较之传统教学更为全面、更为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网络教学中就可以杜绝绝对孤独和相对孤独的产生。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网络教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就使得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事实上大量的存在。
一、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成因
弄清造成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成因及其对网络学习的影响,从而预防或减少孤独症的出现,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对网络教学尤为重要。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网络教学的应用和管理水平低下
有的学校迫于形势的需要,一哄而上,东拼西凑了一些信息技术设备,花钱不少,配套率差,可利用率不高,在网络教学普及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从而不得不处于闲置状态。
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缺少专人管理,随用随丢。如有一所小学电子扫描仪外借将近一年时间,仍无人问津。有的学校对信息技术设备缺少维护,损坏率高,加上财力不足,难以及时补充,人为因素导致网络教学课无法正常开设。
有些“老、少、边、穷、远”地区的学校,视网络教学设备视如“命疙瘩”,只用于应付上级检查,平时师生一律不得使用,谈不上网络教学教育。
一些学校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管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许多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得不到有效的教学信息和正确的信息交流,以致造成教学信息的孤独。
2.教师观念落后或网络教学水平不高
观念落后,不愿运用课件教学,中老年教师中有的对信息技术教育知之甚少,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方法上仍然以直灌式为主,极少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一支粉笔一本书”是其看家工具,毫无疑问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十分不利。
机械地使用外购课件。这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外购课件是怎么做的,就全盘的“拿来”,教学效果不佳。
滥用自制的课件,不论有无必要,都把课件用上,真正意义上的课件是为了服从于教学需要的,但有的教师并非如此。如一张教学插图,某一教学实物就完全可以让学生理解清楚的问题,偏偏要自制一份课件,而且不见得效果就比实物等好。
有的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授课时,手忙脚乱,有时不得不另请一位电教员坐其一旁,根据该教师的授课需要,协助摆弄机器。
有的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人不离机,一节课下来,师生交流没有了,机械平台成了割断师生感情交流的屏障。
有的教师采用外购课件上课,不懂得制作者制作的意图,上课时无的放矢,偏离重点,再加上操作不熟练,一节课下来,失误繁多,学生如在云里雾中,不知道该老师究竟上的是什么。
大多数网络教学只是传统课堂教育在远程教育的简单延伸,在网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授课的形式由在同一教室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在不同地方教师讲、学生听(同步远程教育)或是教师准备讲义,学生阅读(异步远程教育)。学生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优良特色。对于学生来讲,只不过是接受另一个学校的课堂而已。
绝大多数网络教学都是为应付考试服务的,同步教育式的网校,都是针对中考和高考进行辅导的,主要是看题和做题。
3.学生学习目标盲目或受定势思维的影响
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p#分页标题#e#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由于自制力或学习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
而美国儿童有线电视广播公司的调查表明:在美国67%的儿童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65%是玩游戏,49%是聊天或使用BBS,48%的儿童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46%的儿童下载网上资料。数据表明,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的工作。
大多数学生受定势思维倾向的影响,经常习惯于到固定的几个站点去获取信息或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进行交流或向固定的几个教师学习,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无限性交流的特点去获取更多的有用的信息。
4.网络及网络教学本身的问题
网络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学的个别化。学生在整个网络教学环境中,处于一种自主管理的学习状态。造成信息孤独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对这一崭新的教学环境的不适应。而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涉世不深的学生易把其当作真实世界,有的迷恋期间,迷失自我,造成心理上与世隔绝。
网络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学的合作化。但从目前的网络教学现状看,在网络中的同步交流很难达到现实社会中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它缺乏口头交流中丰富的非语言暗示,如语调、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
网络教学的高交互性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网络软硬件。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学的校园网基本上在100M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十几M,网络速度非常慢;学生进行有效的网上交流与利用网络获取学习信息的比例相当低。
二、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影响
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对师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外国学者研究表明,不管是绝对孤独还是相对孤独都是有损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它至少对网络教学产生以下影响。
1.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压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繁多的信息遮蔽了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面对巨大的信息库,如何做出最佳选择,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本就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上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化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一些教师出现心理问题或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对于学生,其学习压力本来就较为沉重,信息孤独症的出现更给学生增添一份压力,一些学生不堪重负,导致心理疾病,甚至会产生自杀等极端行动。
2.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网络教学带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尽管网络教学有这样的好处,但如果对学生不加引导或者引导不当,学生就极有可能产生孤独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专著于某一事物时,对其它事物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过分依恋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孤独。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厌学情绪反过来又会使孤独症进一步强化。
3.增加思想工作的难度
网络教学虽然有极强的人机交互性,但由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再加上非语言暗示手段的缺少,学生容易形成信息孤独和情感孤独甚至自闭,而且不易被教师觉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很难及时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加强自身的网络自主学习管理。
三、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症的预防
网络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现代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由于其混杂许多不良信息或学生过分依恋,又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避免和克服网络教学中信息孤独症,应采取以下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1.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网络道德教育和树立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可以减少学生网络学习的盲目性,从而减少信息孤独的发生率。引导学生认识互联网信息生成与交互共享后面包含着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伦理要求。互联网同现实社会一样,会产生出不同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利益关系,需要用相应的道德来调节和规范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以及相互关系。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还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网络安全有序,保证跟人的网络行为健康、文明、有益。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和同伴的网络行为,进行网络生活道德体验和道德评价,深刻认识网络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不同结果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并处理好上网娱乐与上网学习、上网学习与读书学习的关系,树立科学、理性、自觉的网络道德观念。
2.提高师生的计算机水平
网络教学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这就要求师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从而减少因技术原因造成的信息孤独。虽然中小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计算机教师的缺乏或计算机教师素质不高,影响了信息交流的畅通和共享。预防或避免网络教学中的信息孤独,关键是尽快培养出一支能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文化的、能够参与网络文化创造的师生队伍,并创造出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
3.改善网络教学软、硬环境
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率不高,网络传输速度不快,远程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有待提高,上网费用高等,致使教学双向交互信息严重不对称,交互式技术媒体的交互作用和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我国有关网络教学的适用的高质量的课件不多,特别是适应网络教学特点的自主型学习课件几乎是空白;这些都是造成网络教学信息孤独的因素。因此,改善网络教学软硬环境是预防或避免信息孤独的物质基础。
4.加强网上心理咨询和求助中心的建设
我国网上心理咨询已经出现,但未形成气候。在未来的教育中,网络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工具,加强网上心理咨询和网上求助中心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互动性,学生在网上可以不加掩饰地袒露自己的心胸,其咨询效果往往优于当面心理咨询。网上心理咨询和网上求助中心可以就学生的一些计算机技术和软硬件等方面问题进行解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从而保证学生网络学习信息交流的流畅。
参考文献:
[1]刘文云等,关于Internet的冷思考,中国信息导报,1997,(10)
[2]杜兴义,对加强我国中小学教育网学生学习功能的思考,人民教育,2000,(10)
[3]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中国电大教育,1999,(6)
[4]桑新民,“网校”远程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畅想,http://www.nrcce.com/
[5]郭依群,应用图书馆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董雅、张鹰,青少年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与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