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52例临床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刘京媛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B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临床分析;早期干预;
儿童孤独症近几年逐渐增多。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我们对已确诊的52例儿童孤独症进行临床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院儿保门诊就诊符合儿童孤独症诊断的52例患儿,其中男41例,女11例,男:女=3.8:1,<3岁者16例,男11例,女5例;4~6岁18例,男15例,女3例;7~9岁7例,男6例,女1例;>10岁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最小21月,最大12岁;城市44例,农村8例;独生子女46例,非独生子女6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DSM-IV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计分。
1.3 方法 有家长填写儿童健康状况调查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结合病情进行智力测试,必要的脑电地形图及头颅CT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52例患儿的智力测查结果 52例儿童孤独症智力测试IQ≥80分者4例,70~79分者3例,55~69分者14例,<55分者2例,其余病例因病情严重不能配合。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计分,≥67分者52例。根据年龄大小智力测查采用WPP-SI、WISC-CR、PPVT、智力A测试取得结果。因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故尽可能使用操作性测试。
2.2 52例儿童孤独症临床检查分析 3例做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9例做脑电地形图,11例属正常范围,8例为轻度异常(弥漫性θ波增多3例,满活动5例)。
2.3 52例儿童孤独症相关因素分析 足月儿48例,早产儿4例,黄疸史1例,过期产儿2例;母亲文化大学19例,大专12例,中学13例,小学8例;母亲职业干部8例,教师9例,医务人员12例,其它职业5例,工人10例,农民8例。抚养方式由父母带者9例,占17%;由祖父带者28例,占53%,由保姆带者15例,占28%。但相关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病因不明,治疗无特殊。但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采取综合措施,则会明显改善预后,减轻症状。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治疗的关键。该调查中,男>女,城市>农村,与有关报道相符【1】;女孩因例数太少与文献报道不符,有待进一步追踪研究。孤独症儿童就诊分析,各年龄组4~6岁患病率高,症状典型占35%,<3岁占30%,与文献报道患病年龄5~7岁相接近【2】。>10岁儿童病情严重而辍学。52例孤独症儿童无遗传病史,有围产期生物因素7例,占13%。有人报道与孤独症病因有关【2】。
资料显示:孤独症儿童不合群占100%,以社交障碍占90.6%,语言交流障碍占84.2%,自言自语、语言重复、兴趣刻板占69.2%,有特殊爱好占51%,与有关资料报道相近【3】。孤独症病因至今不明,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无关【1,2】;孤独症发病与父母文化职业无关【1】。此次调查中提示父母文化层次高>文化层次低,医务、教师、干部>工人、其它职业、农民,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可早期发现异常、重视儿童智力发育及早期语言发育行为有关。<3岁占30%,说明大多数家长缺乏医学知识,对本病不了解,不够重视,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行为会改善,而致大部分儿童未及时就诊。另外,儿科及非专业人员医学知识欠缺,造成误诊也是一方面原因。
【参 考 文 献】
【1】陶国泰.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8-213.
【2】李雪荣.孤独症研究发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s):4-5.
【3】匡桂芳.儿童孤独症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5):329
【4】李雪荣.婴幼儿孤独症临床表现和诊断[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