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留学生的“孤独症”
目前,中国每年大概有数十万人自费出国留学,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大家对留学生的成功成才抱有极大的希望,对投资子女出国留学的回报有较好预测。但是,就在这个较好的预测上,却存在了很大的风险!
据国外媒体报道,部分中国留学生性格内向。有人说他们是"宅男、宅女",他们喜欢窝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基本限于“上课、打工、回家”这个路线,很少参加校友会、社团等社交活动。也有人说,他们其实是患上了"孤独症"。
![](/uploads/allimg/120513/14-1205131535414Y.jpg)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患“留学孤独症”?
北大青鸟国际教育专家指出:这样的留学生并不在少数。一般具备这些特点:1、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不够。2、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出国后难以应对生活的种种变化。3、人际交往障碍。初出国门的留学生,如果心理上准备不足,加上没有找到相应的交流平台,很容易会对人际交往丧失信心,陷入自我封闭状态。4、学习能力不足。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异国全新的教育方式,再加上语言障碍,很容易被学业压力所困,产生躲在家中逃避的想法。
如何防范留学生的“孤独症”?
年轻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出生,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过分的呵护,走出家庭、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社会,心理上缺乏基本的认识。专家提醒:随着留学人数的迅猛增长,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再仅仅把焦点放在“申请院校”、“顺利出国”这些事情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出国之后怎么样?而且孩子和家长都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多想想“出国之后怎么样?”多为“出国之后”做打算,这样,“留学孤独症”才能不再蔓延,中国留学生才能走出自己的小天地,适应环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人才”。
扩展阅读: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完整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通过后天的特殊教育辅导,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其在后天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