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育(一)
壹、整合性游戏团体哲学—透过游戏增进融合
游戏是儿童的天赋本能与学习媒介,透过游戏儿童与周遭人事物产生互动,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Vygotsky(1966, 1978)认为透过引导与协助,儿童由游戏中发展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游戏的想象情境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抽象思考。Vygotsky(1978)提出游戏能让儿童实现真实生活无法实现的愿望,游戏引发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也是创造力的表现。
要知道什么是游戏,必须先对其定义与特性有所了解,综合游戏的定义于下 (郭静晃, 89;Wolfberg, 1993 ;Saracho & Spodek, 1998):
1. 游戏是出自内在动机,并非外在的目的,儿童做自己想要做的,从游戏中得到满足。
2. 游戏是有趣、好玩、正向情绪,从游戏过程中得到快乐。
3. 游戏是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主动参与,如果是由大人指派就不是游戏。
4. 游戏是有弹性和非预期的,随着情境而有差异。
5. 游戏包括了非真实的假装和想象力,儿童善用假装(as if)和想象力,将玩具和情境做改变,来符合游戏需求,超越此时此地的限制。
6. 游戏注重过程胜于结果,游戏过程中儿童专注于活动和行为,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随时变通玩法,而非一成不变只为达到目标。
游戏对儿童而言是一种快乐的经验,大人应尽量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主动为儿童布置适当的游戏情境,摆放儿童喜爱的玩具,并给予儿童游戏的时间与权力,鼓励儿童玩自己有兴趣的玩具,或与玩伴一起游戏,让儿童能由游戏中无压力的学习与成长。
以往特殊教育忽视了游戏对特殊需求儿童的重要性,由于一般人对游戏有误解与偏见,所以特殊儿童的游戏也未受到重视。自正常化教育理念推展后,以整体与自然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与人类,人与社会、文化是纠结而不可分的,将游戏的技能分解再教儿童,并不能减少单独行为,应视儿童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能察觉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成人扮演让儿童能透过探索、友谊、合作增进察觉,儿童以自己的独特经验建构想法。
游戏是自然的学习途径,特教工作者应将游戏视为自然的教学情境,特殊儿童没有和同侪一起游戏,想要做到融合是很不容易;如果我们体认到游戏在认知、社会、语言、情绪的重要性,游戏将能变成重要的课题。
一、 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一) 游戏和认知能力
根据Vygotsky的研究,在假装游戏中使用象征性事物,可以帮助儿童抽象能力的发展,假装游戏中儿童想象玩具为其它物品,在游戏中做象征性转换,能增加联想、逻辑、抽象思考的发展(Piaget, 1962)。透过游戏儿童操作玩具,并增进对物体功能和意义的察觉。
Sylva, Bruner 与 Genova(1976)研究指出游戏可增进问题解决能力,游戏能使行为及想法弹性和创新,有效解决问题。提供儿童探索与创造的机会,儿童在象征游戏中能挣脱惯例的联想,以新奇和弹性的方式组合想法,因此游戏扩大创造力、想象力。游戏中自由尝试各种玩法,有助于日后问题解决能力的增进。
(二) 游戏和社会能力
游戏让儿童学习轮流、分享和沟通,也提供练习社会技巧的机会,向同侪表达亲密、感情和建立友谊,同侪游戏让儿童有机会熟练社会沟通策略,学习协商与妥协,共同解决游戏中的冲突。儿童学习解读社会线索,成功受邀请和加入同侪团体。假装游戏对于儿童的社会发展很重要,合作游戏剧本时儿童互相探索游戏角色、主题、责任、协商和妥协。由游戏中检验人类可能的互动和关系,并熟悉沟通技巧。Connolly和Doyle(1984)的研究中发现玩团体游戏时,儿童有机会练习社会技巧并熟练,进而运用社会技巧,共同游戏建立友谊。。
(三) 游戏和语言能力
语言由许多不同层面共同组成,包括语音、语法、语意、语用等,成人与婴儿玩声音游戏,大人对婴儿所发出的声音做增强,提高了婴儿发声的质与量。同侪游戏对于学习新字汇、复杂语言结构、会话规则很重要。Weir(1962)观察儿童游戏,发现儿童常玩一些不同形式或规则的语言游戏,如:儿童常重复一些无意义的音节、语意和语句,这些语言游戏可使儿童熟悉新的语言技巧,并增加对语音规则的了解。Smilansky(1968)认为游戏时语言的功能有模仿成人语言、假装、解释、讨论游戏,帮助儿童角色扮演的对话又增加字汇,大部分研究发现游戏与语言发展成正相关(引自Hughes, 1991)。
(四) 游戏和情绪发展
Erikson(1950)认为游戏让儿童发泄受创事件的负面情绪,从不好经验中转换心情,转换负向感觉至替代物体,如:儿童在大人对他喋蝶不休后,可能会对着洋娃娃喋蝶不休,对父母严厉的处罚有所不满时,在游戏中较容易有攻击行为(引自 Wolfberg,1999)。Barnett 及 Storm(1981)已发现游戏与人类焦虑的产生有关,如用此观点来建构情绪或调节,那此类研究仍是十分有前途(引自郭静晃, 89)。所以游戏在儿童的情绪发展也应扮演着重要角色。
贰、设计支持性游戏环境
一、地点选择
根据整合性游戏团体哲学,整合性游戏方案要求自然而且整合性的情境,游戏情境提供儿童许多机会,让儿童能类化与熟悉新的技能,有下列几种情境可以选择:
1. 普通教育学校的教室
2. 放学后环境:设在社区中。
3. 邻近环境:游戏场或任何空场地。
4. 家里:利用家里空间布置游戏情境。
二、物理设计
设计游戏情境时,需注意物理环境,因为物理环境和玩具一样会对儿童产生影响。为了增进游戏中社会参与的机会,游戏空间的设计有下列几点原则:
1. 限制空间密度和大小:游戏空间太大容易减少社会互动,空间太小、太拥挤容易增加人际冲突,游戏空间要视团体成员多寡及实际游戏状况加以规范(大约要能容纳3到5个儿童)。
2. 清楚界定游戏区域:至少用三面间隔来清楚界定游戏区域,可以利用房间角落的两面墙壁当成界线;玩具柜也可以用来当做间隔。
3. 高度适当拿取方便:儿童能看清楚有哪些玩具,并且容易拿到。
4. 系统化安排玩具:有系统的安排玩具,每一样物品放在特定的位置,玩具柜以图片或文字清楚标示,不仅帮助儿童知道东西在哪里,游戏结束时也易于整理。
5. 依照主题摆放玩具:玩具依照活动及游戏的主题摆放,如:将扮家家酒的玩具放在一起。
三、玩具的选择
1. 适龄
玩具要适合儿童的年龄,提供该年龄层儿童所喜欢的玩具,。
2. 能引发社会游戏
玩具要能引发更多的社会游戏,包括平行游戏和团体游戏,书、弹珠、积木、计算机游戏、录像带容易造成单独玩,最好不要使用。
3. 玩具的真实性和结构性
玩具的真实性和结构性会影响假装能力的发展,真实性和高结构是指类似真实生活的玩具,具有特殊用途,如:消防车是真实的玩具,通常只会被用来当成消防车,但有四个轮子的积木,能当成各种交通工具。当儿童尚未发展出表征技能时,要有更多的真实复制品,来发展假装能力,当已有表征技能时,可以用更多非真实性、低结构的玩具来促进假装能力。
4. 排除暴力玩具
虽然儿童能将任何玩具想象成武器,慎选玩具将能减少儿童出现暴力行为的机会。所以象征暴力或有暴力潜力的玩具,如:各种武器(刀、枪),最好不要使用。
5. 多元文化玩具
准备象征各种性别角色、少数民族、各种文化和各种能力的玩具,最好能有代表社会上各种族群或职业的娃娃。
6. 安全和耐用
为了儿童的安全,所选的玩具一定要安全和耐用,容易破碎、断裂、尖锐、锋利、小零件、长线和细线,都容易让儿童受伤。购买耐用、不容易裂开或破掉的玩具较为安全,定期检查玩具,当玩具不适用时应该要立即更换。
7. 游戏材料的建议
以下列出在整合性游戏团体中,许多学前儿童和国小学童喜欢玩的玩具。大部分玩具都很简单、容易操作。
表一:整合性游戏团体的游戏材料
娃娃尺寸
l 洋娃娃
l 洋娃娃衣服和配件
l 娃娃床
l 娃娃车
l 小炉子
l 盘子、水壶、锅子、家庭用品
l 冰箱
l 家庭用品(玩具吸尘器、烤面包机、电话、照相机)
l 职业用具(工具箱、医药箱)
l 杂货店
l 购物车和篮子
l 收款机
l 玩具钞票
l 罐头
l 杂货(罐头和箱子、玩具食物、水果和蔬菜
l 盛装服饰和饰品
l 镜子
l 装扮和梳子
|
模型
l 迷你赛车
l 迷你车库
l 坡道与隧道
l 洋娃娃的家
l 洋娃娃的家具
l 跨文化 / 种族洋娃娃家庭
l 洋娃娃的家庭用品(盘子、毯子、电话)
中型物品
l 芭比/肯尼娃娃
l 芭比/肯尼娃娃的衣服和配件
l 玩偶
l 汽车、卡车、飞机、直升机
l 坡道与隧道
l 路标
l 火车和铁轨
l 木制积木
其它
l 玩具黏土
l 袋子和篮子
l 大床单(可以躲在下面爬行)
l 大硬纸箱(可以躲藏并套着爬行)
l 美术用品(卷标、蜡笔、铅笔、纸、剪刀、胶带) |
四、慎选游戏团体成员
游戏团体的组成需仔细考量许多因素,包括团体动力和每个儿童的个别特质。为了避免中途更换游戏团体成员,在选择儿童前最好对儿童要有深入了解,观察他们在不同游戏情况下的游戏行为,可以和儿童、大人、或任何认识他的小朋友聊一聊。邀请他们一起玩,或者先尝试看看一起游戏时的情况。当我们邀请同侪或兄弟姊妹加入游戏时,有一些事情要注意:
1. 游戏团体成员中,有社会能力儿童的比率较高,藉由他们提供社会支持。事实证明有社会能力的同侪,不论在单独游戏或团体游戏时,游戏能力都比较好。
2. 一般而言,一个游戏团体大约由三到五个儿童共同组成;游戏团体有三个人时,可以由二个普通儿童和一个自闭症儿童共同组成;游戏团体有五个人时,可以由三个普通儿童和两个自闭症儿童共同组成;如果由五个儿童共同组成游戏团体,当自闭症儿童自己玩时,有更多机会能与同侪形成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而一起游戏。
3. 由熟识的同侪或兄弟姊妹共同组成,在固定时间聚会,进行游戏团体。
4. 游戏团体成员的年龄和发展,可以是相近或有差异的。
5. 游戏团体成员的性别可以是相同性别或不同性别。
6. 游戏团体成员间的能力、兴趣、互动型态最好能互补,缓和儿童的吵闹与活动、能逐渐安静,避免太多的冲突,如果儿童彼此间有小冲突是很自然的、也是在预料之中。
7. 需得到法定监护人正式同意让儿童加入游戏团体,并写下同意书,以保护团体中的每一个人。
五、固定的时间和规则
(一) 个人化游戏时间表
一致性和可预测性是支持性环境和可教育性环境的重要因素,在游戏团体中,如果儿童对改变和变迁感到有困难,要事先让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建立清楚、一致的时间表,让儿童容易了解游戏的时间(如:个别化游戏时间表),儿童能预期即将发生的状况,并准备开始游戏团体,无形中减少会妨碍游戏进行的问题行为,建议将游戏团体成为一个例行性惯例,在固定的日期和时刻进行游戏,游戏团体每周二次,每次至少30分钟,最好能根据儿童的年龄与体力调整游戏的频率和时间长短。
(二) 开始和结束时的规则
每次游戏团体开始与结束时最好能有一致的仪式,游戏猝然开始或结束,会让儿童感到不舒服。建议建立游戏开始与结束时的例行仪式,让儿童有缓冲时间能渐渐放松开始游戏,也能渐渐放松结束游戏。游戏开始时大家围在一起做简单讨论,将讨论当成一个前言,并复习游戏团体的规则和目标,最后要结束时鼓励儿童分享一些想法(例如:玩了什么玩具?有什么有趣或挫折的事?)鼓励儿童将以前学到的东西应用在游戏团体中。当游戏即将结束前提醒儿童游戏将要结束,例如:剩三分钟、剩二分钟、剩一分钟,有助于让儿童从游戏中慢慢回到现实生活。
六、关注儿童的能力
儿童游戏的起点行为,反应出儿童发展的现况,整合性游戏团体需考量团体中所有儿童的能力,可以以玩具和社会游戏来谨慎评估儿童的能力。透过有计画的模仿和鹰架,让儿童自己选择想玩什么活动,利用儿童自发性的行为来做介入。
七、引导式参与
成人引导儿童加入自己想玩的活动,并开始互动。持续监控团体成员的能力,针对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鹰架式协助,当儿童能力增加时,成人逐渐褪除,可以待在游戏区边缘,当儿童有需要时再随时提供协助。
引导者为游戏同侪提供支持系统,教导游戏同侪社会沟通策略,帮助儿童建立共同焦点,随时引导儿童加入他人正在进行的游戏,依据团体成员的兴趣、发展状况、经验,儿童可以选择参与共同活动或暂时离开,在成人最少引导下,儿童逐渐增加了互相玩和社会游戏。
每一个儿童的玩法将越来越多样与复杂,儿童单独玩是同侪游戏的自然现象,单独玩让儿童能练习新学到的技能,进而能熟练与应用。
八、完全融入游戏
儿童能完全参与游戏的过程,参与游戏情节的发展,胜过只是参与已经写好的剧本或工作分析后的游戏目标,游戏老手设计较庞大的游戏脉络,让儿童去扮演任何角色,当儿童尚未能完全理解游戏内容时,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活动。例如:儿童喜欢敲敲打打,可以跟他一起玩用积木盖房子的游戏主题,在较有能力同侪的协助下,扮演建筑工人。慢慢的,游戏生手开始参与游戏,逐渐成为有能力的玩伴。